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將圍堰發掘3個月
1月5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召開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啟動通報會,標志著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主任楊林,四川大學教授江玉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魯茂出席當天的通報會。
張獻忠“千船沉銀”遺址找到
江口沉銀遺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在線內,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保護范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明軍將領楊展曾在此伏擊了大西軍領袖張獻忠的船隊張獻忠大敗后,留下“千船沉銀”的寶藏傳說。
2005年以來,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于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大量的銀質飾品、碎銀等。特別是2015年12月,在彭山召開的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考古研討會,經專家論證,江口沉銀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地點。
水下考古 預計3個月
江口沉銀遺址位于岷江水下,面臨盜掘風險,保護難度極大。自2013年以來,遭到多次盜掘。經過一年多的偵查,今年10月,彭山公安成功破獲江口沉銀盜賣大案,涉案3億元,并追繳回多件珍貴文物,其中虎鈕金印、五十兩金錠更是被鑒定為國寶級文物。
為避免江口沉銀遺址遭到進一步的盜掘和破壞,充分了解遺址的分布范圍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狀況,為制定保護規劃和研究明末清初的四川歷史提供科學依據,2016年4月,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發掘時間預計為3個月。
圍堰抽水后 河底進行層層發掘
“本次江口沉銀圍堰考古發掘和以往水下考古不太一樣。因為江口沉銀遺址并未發現沉船,已出土的物品,主要是夾雜在石頭、泥沙中的金銀。因此,將采取圍堰抽水后,在河底進行層層發掘。這種方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比較少見,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在發掘工作開始之前,該院對遺址進行了多次的實地的考古調查,并系統的開展了測繪工作。同時針對該遺址的特殊性,制定了周密的發掘方案、文保方案、安保方案、后勤保障方案及宣傳方案。
據悉,此次考古發掘計劃通過河道內的臨時圍堰工程解決考古發掘平臺,再通過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采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采集文物信息。目前,考古發掘所需臨時圍堰工程已經竣工,文保、安保設施已經到位。
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此次發掘是我省第一次進行水下考古發掘,水下文物的埋藏情況與陸地相比更為復雜,況且遺址本身又屢遭盜掘,因此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期望能夠通過本次考古發掘對江口沉銀遺址的性質、文物的分布范圍、埋藏情況和保存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能為四川水下考古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高大倫表示,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將進一步使整個遺址及文物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管,從而有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和利用。此次考古發掘中將力爭做到一流的發掘、一流的保護和一流的展示。并根據本次考古發掘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工作成果。
據了解,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對明末清初歷史研究產生重大的意義。張獻忠大西軍是影響明末清初歷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對四川乃至全國清代以來的歷史,產生過重要而且深遠的影響。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科學依據,為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征戰歷史、政權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同時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對認識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狀況、物質文化形態,乃至明末清初以來的社會歷史走向等都將產生重要的意義。為此,彭山區正積極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擬面向全國征集一流的設計團隊來主刀整體策劃和規劃,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編輯:陳佳
關鍵詞:張獻忠沉銀遺址 考古發掘啟動 將圍堰發掘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