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廈門:用家庭醫生簽約打通分級診療“任督二脈”
新華社廈門12月30日電(記者陳弘毅、顏之宏)“自己才花了100多元,就能開到過去每個月500多元的胰島素!”30日上午,記者在福建省廈門市石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碰見了來抓藥的吳梅生。
吳梅生來自安徽,今年59歲,落戶廈門多年的她患有糖尿病,“過去我們這種慢病在社區最多只能開一周處方,每周都跑來開藥,去大醫院又要排長隊。自從簽約了家庭醫生后,每次來社區最長開8周的藥,還有健康管理師隨時上門服務,很方便。”
石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胡春霞告訴記者,目前社區為所有已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的居民建立了專屬電子健康檔案。只見胡春霞在電腦上點擊任意一名患者姓名,顯示屏立馬跳出患者的地址、慢性病史、服藥情況等,“每次患者前來就診,我們都可以及時對健康檔案進行更新,確保治療更精準,對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務更到位。”
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張道森說,社區醫生針對簽約居民多為老人的情況,“基本上每個月上門兩三次,除了給老人做正常的健康檢查外,更多的還是陪他們聊聊,及時關注老人健康動向。”
廈門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啟動短短幾個月,全市已經完成簽約47.3萬人,簽約覆蓋率22.45%;覆蓋家庭戶24萬,戶覆蓋率超過30%。簽約重點突出“慢病先行,長者優先”的原則,已簽約高血壓病人12.4萬人,覆蓋率39%;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覆蓋率51.43%。
“家庭醫生簽約進行得這么順利,主要還是得益于廈門持續的慢病分級診療改革。”廈門醫改辦有關負責人說,廈門自2014年以來,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為突破口,進行“三師共管”式(即大醫院醫生、社區醫生、健康管理師)簽約服務,并帶動其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等共計192萬診療人次“沉”到基層,既有效分流三級醫院普通門診患者,又使基層診治水平和能力得到鍛煉、提升。“三師共管”管出了家庭醫生的信心,也增強了病人對基層醫療服務的信任感,使得家庭醫生簽約進展順利。
在此基礎上,廈門家庭醫生簽約繼續實行“三師共管”團隊服務模式:家庭醫生團隊主要由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師(或社區護士、公衛醫師、醫技人員)組成,簽約服務團隊以家庭醫生為管理的核心,家庭醫生根據簽約對象病情需要,幫助推薦聯系或預約相應專業的二、三級醫院專科醫師,共同提供團隊服務。
為了讓“民生紅包”更惠民,廈門還采取了三方共同買單模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120元一年,其中醫保基金承擔7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擔30元,居民個人只需承擔20元。
“急病上醫院、慢病下社區;確診到醫院、監測在社區;手術上醫院,康復回社區;專科上醫院、全科在社區。”廈門市衛計委主任楊叔禹用這樣一段“順口溜”來形容廈門家庭醫生簽約背后的重要支撐力量:廈門市民近年來通過醫改逐步形成的就醫秩序和習慣。據廈門衛計委統計,目前簽約居民基層首診的意愿達到91%,分級診療的成效正在進一步凸顯。
編輯:趙彥
關鍵詞: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簽約 分級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