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浙大管院華中生:“社會化”是中國養老事業發展方向
中新網杭州1月2日電(記者 王逸飛 實習生 楊雅雯)在中國社會老齡化步伐迅速加快,未富先老、空巢化、少子化等養老問題逐漸凸顯的背景下,中國式養老問題如何解決可謂備受關注。
近年在各地探索中,一種以“90%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區養老、3%老年人在機構養老”為內容的“9073”養老格局,正愈發受到推崇,被各地采納借鑒。對其原因,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服務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學院教授華中生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分析:“9073養老格局”的核心要義是養老服務社會化,而“社會化”也正是中國養老事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老年人口已達2.2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6.1%,遠超聯合國“10%即為老齡化社會”標準。為解決社會老齡化加速帶來的養老問題,上海、北京等城市于數年前啟動“9073”養老格局探索,近兩年福建、寧夏等省也紛紛跟上。而政府主導推進同時,社會力量也不甘寂寞,開始加碼布局。去年底,萬科便在杭州發布了其圍繞“9073”目標而打造的養老服務產業生態圈。
華中生表示:“‘9073’養老格局的核心要義是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即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方向將從傳統的家庭養老,逐步轉變為以專業化、人性化、產業化為主要特點的社會化養老。”
他認為:“中國面臨老齡化社會的現實,‘9073’格局標示了未來三種主要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形態,即以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為主體,以老年化社區養老為輔助,以面向失能失智康復老人的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補充的社會化服務格局。不同地區三種服務形態的具體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核心意義均是‘養老社會化’,即養老問題不能再依靠傳統家庭養老,而是社會化養老。”
“養老社會化應該以專業化、人性化和產業化為目標,而不僅是當下講的比較多的產業化,不能唯產業化。應該既關注服務的質量,又要關注服務的效率,以及公平性因素。”華中生強調。
當前背景下,怎樣的探索才是可復制模式?華中生認為:“有可復制性的實踐,首先要體現社會化服務,把養老當做事業做;在定位上要能把老人看作一種資源,按其能力區別發揮資源價值;此外要重視社會差異,如經濟、文化、習俗等多方面;可復制性也需要有大的思路、頂層設計支撐。”
其也指出了兩點制約“9073”社會化養老格局形成的因素。“關鍵是‘9073’中的‘90’模式不夠明確,它涉及到老人、家庭、政府、企業等多重角色,而這些角色的定位目前并不清晰。這些角色誰該負主要責任?誰才是主要角色?其次社區的作用沒有發揮,尤其是在服務資源組織、老人及家屬的組織、社會力量動員、服務監管等方面沒有發揮相應作用。”
而談及未來各地的努力方向,華中生說:“首先從政府管理的角度,要明確出社區的概念、內涵和作用,尤其在養老服務領域。我們也要著力解決好社會服務資源嚴重缺乏的問題,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但是更需站在更高的層面將事情做長遠。此外在‘90’的模式打造上,各地要明確產業邊界,以可持續為方向,發展差異化的模式。”
最后,就人們關心的“中國何時可全面實現‘9073’社會化服務格局目標”問題,華中生也給出了他所認為的“下限時間”:“這一下限在20年左右,但因為各方的不斷努力,這一目標也完全有可能提前實現。”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養老 社會化 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