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遷徙的現場》登錄第17屆孟加拉亞洲藝術雙年展?
2016年12月1日,第17屆孟加拉亞洲藝術雙年展在達卡市孟加拉國家美術館隆重開幕。全球共有54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加此次雙年展,各國藝術家的作品從各個角度呈現了全球化下的當今世界,從不同角度討論了地緣、文化、歷史、族裔、社會以及個體的“共同性與差異”,特別是在城市化進程中,藝術與社會、歷史、城市、個體的關系。展覽探討了當今國際化與地緣文化相融合的時代;從亞洲歷史的語境中敘述城市與變遷、傳統與現代、人口與遷移、互聯網與傳媒等諸多關于城市與藝術的關系。孟加拉雙年展在亞洲雙年展系統中堅持了本區域的藝術文化與定位,是一個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全球化發展保持著融合與獨立的藝術系統,在亞洲當代藝術板塊中有著廣泛的歷史影響和地位。
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和北京亞洲現場藝術中心合作的《遷徙中的現場》項目,參加17屆孟加拉國亞洲雙年展,是一次藝術在南亞的遷徏和相遇。參展中國藝術家包括:何晉渭、郭晉、孔亮、王朝剛、何劍、李演和鄧大非,他們通過“遷徙中的現場”走進雙年展主題“藝術與城市”,來探討城市的現代化與地緣之間的差異。
何晉渭參展作品現場
何晉渭的作品《遷徙中的現場》和《童年》以城市邊緣人、城市場域、農村兒童肖像作為描寫對象,從而轉述著人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精神追求,不僅是一種肖像化的再現,還是從表象世界的圖景中折射出個人對全球化進程的困惑與追問。
郭晉雕塑作品
郭晉的裝置作品《彼岸》和錄像作品《遷徙》是對亞洲歷史、遷徙、彼岸、存在與個體命運的現場反映。特別是在《彼岸》中,舞臺化的戲劇燈光投射在作品上,在強烈的光束中,災難性的時間變成了歷史的凝固。藝術讓我們在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時心懷敬畏之心,并擔負起藝術對社會的文化責任和藝術良知。
孔亮作品
孔亮作品《城與夜》表現出我們在既昏暗又繁華的都市之夜感觸到的孤寂與不安。這種視覺化的情境,以主體的精神描寫對客體都市化的強烈表達,讓我們成為城市化中的漂移者和遷徙者,并化成了一個動人心弦的傷花露放之夜。
王朝剛影像作品
王朝剛《輪回的現場》影像作品呈現出城鄉生活化的景觀。在現代化的滲透中被遺忘的荒涼殘院、小鎮的孤獨留守老人、與世隔絕般的平凡生活現場,就如前世今生在肉身與精神信仰中尋找輪回,反映出一個多元時代下的精神不滅的現場輪回。
何劍作品何劍作品
《椅子》和《歷史的現場》用中國傳統線描來構置不在場的現場,讓場景成為一種現場,以固化的圖像來呈現個體群體離開后的情感表達,使我們進入現場中去尋找記憶和片斷,并追求個體精神存在的意義。
李演參展作品
李演《城市的現場》系列作品對中國城鄉變遷過程中的現場進行真實的描寫,對變遷中的現象世界進行概括化呈現,以手稿書寫的方法,使“現場性”成為非完整的敘事,從而一反過去的細微描寫,呈現出人在遷徙中的不確定感受,表達了一種個體精神的不安與未知狀態。有關藝術與城市的希望與困惑,城市變遷與人口遷徙,傳統信仰與精神家園中的根脈依存,反映出關于亞洲的歷史、現在與未來的藝術共同性與差異,以藝術的現場作為起點,邁入未來的藝術遷徙之旅。
編輯:陳佳
關鍵詞:《遷徙的現場》 登錄第17屆 孟加拉亞洲藝術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