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漸入養老期 將面臨“空巢”生活
東直門街道老年人聽講冬天出門注意事項。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市政協委員建議積極發展社區養老照料中心 建設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統
近年來,本市早期響應生育政策號召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逐漸進入養老期。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此時,第一代獨生子女剛剛邁過而立之年,肩膀上開始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不能陪在父母身邊成為常態。這樣的現實使獨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經歷漫長的“空巢”生活。而對于“雙獨”夫妻來說,雙方父母養老面臨更多挑戰。市政協委員王靜建議,應進一步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把社區變成老人溫暖的大家庭。
現狀
母子一個月見一次面
王女士今年64歲,北京人,兒子生于1980年,今年36歲。王女士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五個弟妹,最小的妹妹只比自己的兒子大7歲。
作為一名50后,又是大姐,王女士年輕時像半個母親,照顧著弟弟妹妹們。這讓她深刻體會到孩子太多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巨大負擔。因此在1980年,當政府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時,王女士成了同齡人中較早一批獨生子女父母。雖然少了撫養孩子的壓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又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
在王女士的印象里,自從兒子上高中住校開始,母子在一起的時間就越來越少。那時一家人只有周末能夠聚在一起。當孩子參加工作直至成家以后,母子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王女士的兒子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常年在外,一個月能回家一次已經不錯了。而且每次回家只是在一起吃一頓飯后,便匆匆離去。
孤獨感在退休之后更為強烈?,F在,王女士家里孩子的書房還保持著小時候的樣子,她時常會翻出兒子上學時的照片,感覺好像一切都是前一天剛剛發生的事情。轉眼間自己就老了,再也聽不到孩子背著書包跑進來喊餓了。
本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大都已邁過而立之年,正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慢慢轉移到他們肩頭。而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通婚后,兩個孩子將面臨照顧四個老人的問題。
杜女士和愛人都生于1980年,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兩邊的老人也都已年過花甲?!艾F在最擔心老人的身體,要是出了問題真有些跑不開?!倍排空f,2009年婆婆腦梗塞住院,而自己的父親身體也不好。她家在石景山,婆婆家在順義,只能這邊住兩天,那邊待一天,半年跑下來簡直要崩潰了。
婆婆出院后,杜女士以為可以喘口氣了,沒想到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周末該去誰家?杜女士和愛人現在住在石景山,他愛人以母親身體不好為由,要求周末必須回順義。杜女士覺得有些委屈,雖然自己的父母離的近一些,但每周也只有周末才方便見面,就這樣,夫妻兩個為周末去誰家沒少吵架。
調查
獨生子女與父母分居見面少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主編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顯示,因獨生子女與父母分居,日常見面少,影響了親子情感交流。在受訪分居家庭中,子女與父母每天見面的比例不足30%。近50%的家庭每周或只有每月能見面。
在經?;蛴袝r感到孤獨的獨生子女父母中,近40%不愿與子女講出自己的心事或困難。家庭中老年人情感慰藉的通道不暢,也不可避免地增強了老年父母的孤獨與無助,影響其生活質量。
獨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的現實,使獨生子女父母更早且更長地經歷著人生的“空巢”階段生活,同時也將他們置于一種更為脆弱的家庭養老基礎之上。隨著成年獨生子女間通婚比例的上升,與之相關的“四二一”家庭代際結構的增多,都使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面臨嚴峻挑戰。
分析
未來對社區養老服務有需求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分析指出,由于目前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大多尚處于低齡,健康狀況較好,在家庭中仍屬于主要“付出者”,為家庭成員提供照顧與支持,對家庭養老支持需求水平相對較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來對社區養老服務和養老院均有一定的需求。多數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對自己將來的養老做出了規劃。健康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和受教育程度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未來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意愿。
部分獨生子女父母入住養老院、親子同住或子女婚后住在父母家附近將是未來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居住安排的主流。
建議
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發展
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即將面臨養老問題,鑒于大部分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的現實,市政協委員王靜建議,進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推進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發展。
政府應全方位支持社區養老機構開展日間照料服務項目,并給予政策、資金等優惠和法律保障。加強養老照料中心服務的宣傳和推廣,幫助需求人群快速全面地了解照料中心的基本情況與服務內容等信息,提高養老照料中心對周邊社區的輻射作用。
同時,大力發展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志愿者服務團隊,并對志愿者進行相關服務的專業化培訓。志愿者年齡較護理人員年齡相對偏低,綜合素質相對較高,在溝通交流方面更具優勢也更具活力,有利于社區養老服務中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的開展。
王靜還建議,未來要建設覆蓋全社區乃至全街道的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統,全方位地了解網絡覆蓋內的社區老年人所需要的養老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段、服務水平、服務人員等多樣化要求,進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層次化的養老照料服務項目。
■部門聲音
養老照料中心覆蓋三分之二街道
北京晨報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針對獨生子女父母面臨的養老問題,在經濟方面還沒有具體針對個人的補貼。只是根據當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獨生子女老年父母可以享受一次性不低于1000元的現金獎勵。
政府更多投入還是集中在社區養老機構建設層面。市民政局在給王靜委員的提案回復中表示,2014年,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6個政策文件,給予養老照料中心設施建設支持和購置設備補貼,最高補助標準450萬元。2015年,市民政局制定了《北京市養老照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按照城市功能區、老年人分布密度、地形地貌等特點,預計建設完成208個養老照料中心,覆蓋近三分之二的街道鄉鎮。
同時,因地制宜、適當調整,允許部分老年人口集中的街道鄉鎮建設2至3個養老照料中心;對確因資源有限、難以設置養老照料中心的街鄉鎮,可以引入毗鄰街鄉鎮通過輻射方式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2014年、2015年全市已建設154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016年再建設不少于40個養老照料中心,重點覆蓋城區未建街道。
■他山之石
河南獨生子女享受“護理父母假”
今年5月27日,河南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新修改的《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新條例明確:獨生子女父母年滿60周歲后,生病住院治療期間,給予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20天的護理假,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河南省衛計委官員表示,這一假期是對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重要補充。
央視評論表示,我國從1980年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很多獨生子女已經結婚生子,父母也已邁入老年。國內老年人主要選擇居家養老,然而目前的情況卻是,獨生子女家庭基本上都是1+2+4的家庭結構,兩個獨生子女可能既要撫育下一代,還要贍養四位老人。給獨生子女放“護理父母假”,回應了百姓最急迫的需求。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編輯:曾珂
關鍵詞:第一代獨生子女 父母漸入養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