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新亮點述評:民生改善進行時
原標題:民生改善進行時——“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新亮點述評之二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 樊曦)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三五”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的路上,民生改善始終處于進行時。
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5.9%,但重點民生領域如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支出增幅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教育支出增長13.3%;科技支出增長14.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6%。
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表示,“真金白銀”的投入就是為了保障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持續深化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保障民生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為人民辦實事。
在有著2800多家水貂養殖場的山東省文登市侯家鎮,由于農村電網電壓偏低和配變負荷過載,村民用電一直處于“卡脖子”狀態,影響養殖業發展。了解到這一難題,國網文登公司今年不僅新建改造低壓線路近9千米,還為每家每戶更換智能電表,可滿足當地未來30年的居民和農業生產用電。
村民趙喜海告訴記者,農網改造升級后,電壓質量及用電可靠性有了極大提高,他準備將養殖規模由原來的水貂存養量500只擴大到1200只。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表示,做好民生工作,就是從實際出發,一步步做好實事,積小勝為大勝。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河南省商丘市,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服務窗口,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致富項目、技術培訓等服務,吸引更多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當地有關部門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期間,發布轄區企業用工信息,在企業和返鄉務工人員間牽線搭橋,實現返鄉務工人員與企業快速對接。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穩住就業基本盤之外,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完善多項民生措施,進一步織密民生“安全網”。
——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提高;
——20個省份相繼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規劃部署;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選拔平臺。今年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取消和調整不少加分項目。
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符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而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中。
無可否認,盡管我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舊突出,民生保障領域依然面臨不少短板和瓶頸。保障民生還需要不斷迎難而上,銳意進取。
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農村貧困人口仍是短板。目前,我國仍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12.8萬個貧困村、800多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如何讓剩下的困難群眾都“跟上來”“不掉隊”是我國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必須面對的考驗。
面對最后的“鍋底人群”,今年以來,我國第三次提出了年度千萬減貧計劃。同時,《關于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也正式印發。
“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舉措,是我國扶貧開發的制度性改革,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舉措,關鍵是要真抓實干,把好政策、好舉措落在實處,落到貧困群眾身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十三五開局 經濟新亮點 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