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 5-11月四大行業減稅1105億元
今天上午10點,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新聞吹風會,通報了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以來的運行情況。數據顯示,5-11月,四大行業累計實現增值稅應納稅額6409億元,與應繳納營業稅相比,減稅1105億元,稅負下降14.7%,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分行業來看,生活服務業減稅幅度最大,下降29.85%,而建筑業減負最小,為3.75%。
總體減稅 分行業分個體增減不一
雖然總體呈現出減稅的態勢,但是分行業分企業個體來看,對于改革的感受并不相同。
陳燕是國內一家連鎖餐飲企業的稅務負責人,她說營改增推開后,他們的銷項稅從5%上調到6%,而房租和原材料成本都可以在進項稅中抵扣,一增一減,最終稅負減輕45%。但是從所得稅環節來看,今年卻增長了80%。
海鴻達(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稅務總監陳燕:增值稅雖然省一點,但是所得稅就多交了,所以整體來說,是20%左右的減負,對我們企業來說,單純從餐飲門店這條鏈條看,我們確實得到很多好處。
對于新納入改革試點的金融業來說,外界普遍預期稅負會增加,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每家銀行仍有所不同。
河南伊川農商銀行副行長李妍:作為縣級以下的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適用3%的簡易征收。實際上稅負我們比之前3%的營業稅稅率還要下降0.24個百分點。今年5月到今年年底,我們估計比去年同期能夠減稅到192萬。
中國銀行稅務處處長董未萌:前兩個季度稅負是有一定的上升。三季度能夠取得的進項稅可抵扣發票,就能達到二季度的3倍或4倍。政策的推出和企業的磨合還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一下就能達到最好狀態的。
營改增 金融業減稅為啥難?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但是和其他行業比起來,為什么金融業享受到的減稅紅利似乎要少一些呢?
專家分析,金融業因為客戶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憑票抵扣,很難享受全產業鏈帶來的減稅紅利。而從增值稅原理來看,金融業的增值稅負本身就比較高。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所長李萬甫:因為什么?有V+M,“V”金融行業的工資水平,個人工資水平。“M”銀行業、金融業利潤率比較高,這兩個加在一起本身就代表稅負比較高的態勢,在結構轉換的過程當中,應該說很難有明顯的下降。
專家介紹,對金融業征收增值稅,一直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在對金融業進行系統梳理后,已經給出了一套普遍征稅的方案。但是由于缺乏國際先例參考,所以增值稅改革未來仍將重點突破眼下的“模糊地帶”,讓抵扣鏈條更加順暢。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所長李萬甫:金融業多種產品的交易、衍生產品、創新產品,我們稅法很難跟得上,還是要做一些深入的調研分析,真的能把制度在這個領域能夠很好地推廣、實施下去。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營改增 5-11月 減稅11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