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建筑+書店造就特色閱讀空間
2014年起,西城區試點的新型閱讀空間“古建筑+書店”已經走過了兩年。12月初,北京市西城區文委公布了對這些閱讀空間進行的考核和讀者調查的結果,大多數閱讀空間已經找到了生存模式,贏得了社區居民和讀者的認可。
兩年中,從在北京白云觀北里依水而立,設有圖書交換空間的“白云驛站”,到金中都公園里,主打親子閱讀的宣陽驛站“第二書房”,再到什剎海邊,提供四百多冊老北京文化和非遺專題文獻的皮影文化酒店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萬松老人塔的磚讀空間、雁翅樓的中國書店等幾個由文物古建改造的書店。
萬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城區現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磚塔,現作為城市公共閱讀空間,正陽書局分號,免費向社會開放,讀者可于此查閱、選購有關北京的史料文獻,亦有講座、讀書會、展覽等公益文化活動。
2006年,西城區政府出資700萬元將萬松老人塔院內居民5戶、單位3家搬遷騰退;后于2012年對磚塔門樓進行修繕,2013年對塔身完成全面修繕。
塔院原由西城區文委所屬事業單位文物管理處辦公使用。目前,北京磚讀空間采取公辦民營的方式,引進了民營機構正陽書局做為運營方,主要經營老北京歷史文化方面的文獻和書籍,藏書近四萬冊,內設微型展室、京味書房。北京磚讀空間的開放是合理利用文物,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文化傳播價值,同時也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單位引入社會力量運營的一個改革探索。2014年4月23日開放以來,被網友贊為舊書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并被評為2014年北京最美閱讀空間。
磚讀空間負責人崔勇介紹,空間目前收藏了超過四萬種北京的歷史文獻,不僅有古籍善本,還有金石拓片和老照片。“我們是書店、檔案館和博物館三館一體的,向社會免費開放,還舉辦了很多展覽。很多老先生退休以后最大的樂趣就是研究北京,我們有很多讀者都是這樣的。” 崔勇說,“我們還在2015年啟動了正陽文庫的出版計劃,以利用文物來保護文物,包括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等出版內容。”
宣陽驛站第二書房位于西城區金中都公園內,是西城區首次引入社會機構共同創建的綜合性閱讀體驗中心。金中都公園位于北京營城建都濱水綠道核心地段,是北京市整體水系的一部分,周邊有很多歷史古跡與人文景觀,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已經形成一條承載古都歷史、尋根北京的文化帶。
北京有860年的建都歷史,自金中都肇始,金中都公園,是西城整個營城建都濱水綠道的核心景區,營城建都濱水綠道是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打造十大濱水綠道,營造綠色濱水空間”規劃內容中的十條城市濱水綠廊之一。選擇在這樣一個場所建設閱讀空間不僅可以使公園更具人文氣質,還可以更好地為周邊居民服務,彌補周邊社區公共圖書館不足。
經過多方考察比較,西城區選擇了國內首家家庭教育主題圖書館、國內知名的民間連鎖圖書館運營機構第二書房進行合作,把第二書房這種模式引進金中都公園。
宣陽驛站第二書房于2014年9月開業,采取民辦公助的方式,具有親子閱讀、休閑閱讀、活動報告、公益展覽及公益電影放映等綜合服務功能。現在有藏書近1萬本,由綜合閱讀區、親子閱讀區、視聽活動室、休閑閱讀區四部分組成。這是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又一次探索和有益嘗試,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
以磚讀空間、西華書房、宣陽驛站、白云驛站等為代表的,由文物保護再利用或區屬房產再利用轉變成的特色閱讀空間,這些特色閱讀空間成立,因地制宜,接地氣、有創意,不拘一格,其創建思維有相通性,但是每一個特色閱讀空間又因其異質性而具有不可復制性。這是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有別于其他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古建筑+書店”的模式經過了兩年的摸索,全部經營狀況良好,定期舉辦展覽、講座和對談等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的作家的新書讀者見面會也為其聚起了不少人氣。這種模式在公辦民營的前提下,政府提供空間設施,引入社會力量運營管理,初步得到了讀者們的肯定,也不妨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更廣泛的嘗試,讓“古建筑+書店”的模式,融入到市民們的生活中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古建筑 書店 特色閱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