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在“趕考”路上繼續奮勇前行

2016年12月23日 15:32 | 作者:唐 華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1949年3月23日上午,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6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共產黨人唯有居安思危,常懷“趕考”心態,嚴格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勵精圖治、攻堅克難,才能帶領全國人民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按照2015年的部署,2016年要努力實現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的目標。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從學前教育、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讓貧困學子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從防病到治病,從新農合、大病保險到醫療救助,從改善醫療設施到培養醫療人才,為貧困人口編織有力的保障網,著力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發行金融債券,努力化解貧困戶、扶貧龍頭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支持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脫貧;

支持貧困人口轉移就業,鼓勵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提供配套服務,促進貧困人口通過轉移就業脫貧……

沒有貧困地區的全面脫貧,全面小康就不完整、不全面。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奇跡”。今天,一系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舉措,繼續為世界反貧困斗爭貢獻著“中國經驗”。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我國仍有部分地區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欠完善,仍有部分群眾未脫貧,或因病、因殘、因災返貧。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接下來的幾年,我們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啃下更多的“硬骨頭”。

全面深改為“獲得感”助力——

到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已經走過3個年頭,一系列重大舉措陸續出臺,展示出敢“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決心。一系列暖心的舉措,讓民眾感受到改革的溫度和善意,也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對改革的期待和信心:

國務院多次出臺簡政放權、拓寬融資渠道、給予稅收優惠、促進人才流動等舉措,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有志于開拓事業的人看到,只要付出汗水去打拼,夢想就有照進現實的可能;

全國31個省份均已出臺各自的戶改方案,且全部取消農業戶口,在我國存在半個多世紀的“城里人”和“鄉下人”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多地正式出臺本地居住證具體實施辦法,建立、推進積分落戶政策,讓離家在外打拼的人逐漸在漂泊的城市里找到歸屬感和家的溫暖;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建設、推動藥品價格“透明化”等醫改舉措,直面醫療衛生領域的種種頑疾,讓老百姓看到破解“看病貴”“看病難”的希望……

在宏大的改革政策推動之下,我們看到個體生活和命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獲得感”不斷增強。不過13億多人,利益訴求千差萬別,“趕考”路上要向人民交出滿意“答卷”,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時代在進步,老百姓的需求也在變化,不僅要吃飽穿暖,還要活出高質量、活出精氣神。如何讓改革給人民送上更多看得見的好處,帶去更多熱騰騰的希望,我們還需做出更多的探索,釋放更多的“紅利”。

全面依法治國為和諧發展護航——

“法者,治之端也。”今年以來,一系列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提供了制度保障:

3月1日,我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打老婆孩子這些以往被視為“家務事”的行為如今受到了法律的約束,讓每個家庭中的“弱勢群體”不再為家庭暴力所困擾;

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針對慈善活動中種種不規范行為劃出“紅線”、立下規矩,讓人們的善意不再被消費,愛心不再受傷;

11月7日,網絡安全法獲表決通過,全面規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一些舉國關注的重大典型案例糾錯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司法改革的態度和決心,雖然蒙冤枉死之人不能復生,但“無罪推定”等法治原則在司法界逐漸獲得普遍認同,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保證了國家沿著法治軌道不斷前行;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努力讓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人們對安寧幸福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規范、司法腐敗等問題依然存在,我們還需不斷加強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和措施的落實,筑牢和諧發展、繁榮穩定的基石。

全面從嚴治黨扎緊制度的籠子——

今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黨心民意,堅持黨要管黨不松懈、從嚴治黨不放松:

1月1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正式施行,為全面從嚴治黨樹起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

7月8日,《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正式施行,黨的問責工作進一步規范和強化,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

10月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基本遵循,推動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實硬……

一系列黨內重要法規的修訂和出臺,為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行動指南。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需要將這些嚴的制度轉化為嚴的措施,將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牢,讓曾經亂伸的權力之手不敢任性,推動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凈化,令企圖凌駕于組織決定之上的個人意志無法橫行。

2016年即將過去,而“趕考”遠未結束。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攻堅階段,“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此時畏葸不前可能反而會前功盡棄。要續寫輝煌,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需要繼續攻堅克難,奮勇前進。

系列之“不忘”篇:平凡的人給我們最深觸動

這是一個走入世界舞臺中央、處在“三期疊加”的時期、面臨利益訴求多元化卻始終頑強向上生長的中國。這種大背景下,社會在滿足了國人最初級的生存需要之后,已經在為滿足其更高的需求——權利和尊嚴而努力。我們彼此相連,需要彼此珍惜。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珍貴之處,我們發自內心地渴望和諧與幸福,而建立公正公平的社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耐心付出和善意推動。我們不能忘記路見不平時要發出一聲吶喊,不能忘記面對無助者時該出手就出手。

系列之“初心”篇: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一個國家在不斷進步,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民眾命運在不斷改善。這一年,改革者不忘初心,努力為民謀利,為民解憂,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提高;20個省份相繼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規劃部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選拔平臺,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取消和調整不少加分項目;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4.9%……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民生 貧困 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 |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日本免费a级毛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