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死亡稅率”有失偏頗,稅收效率有待提高
日前,有媒體相繼報道“死亡稅率”問題,認為稅負過重嚴重影響企業生存空間,是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原因。財政部及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分別發表署名文章,對此問題進行了回應,認為“死亡稅率”之說嚴重誤導了社會公眾。我國宏觀稅負近些年來一直穩中有降,特別是一系列減稅降負措施的陸續出臺,企業的稅負大大減輕。
中國目前的稅負是不是達到了“死亡稅率”的地步,這樣的稅負是否會引發制造企業的“跑路潮”,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用“死亡稅率”來形容目前的稅負問題,有失偏頗。因為,按照相關數據,我國的企業稅負確實沒有達到某些分析所反映的那樣,即便按照大口徑計算,我國的宏觀稅負也就在3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42.8%,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33.4%。但是,如果按照企業的實際負擔來看,卻又存在“死亡成本”的現象。這其中稅收負擔只是一個方面,且不是主要方面。除稅收之外,融資成本、制度交易成本、收費、罰款等,也都是企業負擔不可忽視的方面。特別是制度交易成本、收費、罰款等,按照國外的計算口徑,很多也可列入到“稅負”范圍之內。企業的實際負擔遠高于稅收負擔,把稅負稱作“死亡稅率”,確實有失偏頗。
稅收形成以后,如何分配、如何使用也直接關系到輿論對稅負是否與“死亡”掛鉤的認識,關系到企業成本能否降低、負擔能否減輕。在現行的企業運行成本中,相當一部分與財政資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有關,與財政資金沒有用到刀刃上有關。譬如教育、醫療、衛生、公共設施、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如果財政資金有較好保障,企業負擔就能減輕,對稅收的“敏感性”就會減弱。又如某些制度方面的項目,如果財政在資金安排時就充分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問題,而不是隨意設置門檻和收費,這方面的成本也能大大降低。再如一些執法機關的罰款、攤派等,如果財政資金安排能夠滿足需要,罰款、攤派等就能減少,企業負擔也能降低。正是因為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不夠合理,沒有真正把錢用到刀刃上,才導致企業運行成本上升,導致企業對稅負的“敏感度”增強。一旦有不同的聲音,就會立即形成一股浪潮。“死亡稅率”如此受關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面對“死亡稅率”概念的出現,除了通過列舉各種數據進行正面回應、引導輿論客觀公正對待稅負問題之外,對“死亡稅率”背后反映出來的“死亡成本”問題,也應當引起足夠重視。中央提出的“五大任務”中的降成本,實際就是看到了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的成本過高問題。不僅如此,還點出了成本過高的具體內容。
顯然,成本過高才是目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稅負只是成本問題的一個方面,且不是最主要方面。稅負問題之所以變得越來越敏感,就在于企業的運行成本已經高得讓多數企業難以承受。而在企業看來,不管是哪些方面產生的權力性成本,都可以與稅收劃等號,這才是更加需要關注的問題。特別在宏觀經濟形勢不佳、企業運行困難的情況下,更應當站在企業利益的一邊,出臺一些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意見和政策,而不是僅僅對外界的不同意見做出回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方面,應當更加重視效率,重視資金的投向合理。否則,“死亡稅率”的概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財稅部門在稅費征管過程中能否做到依法、規范征收,能否合理的用好稅收減免手段,能否在稅收政策的設計方面更加科學合理,能否做到該收的全收、該減免的全部減免到位、該處罰的堅決處罰,從而增強稅收的科學性、規范性、強制性和合理性,也是輿論和公眾能否正確對待稅負問題的重要方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企業 稅負 死亡稅率 稅收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