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關注民生 共筑中國夢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弘揚中山精神紀實
今年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山先生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而不斷奮斗。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而創建的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實踐中,對中山精神和宋慶齡精神進行了很好的詮釋,為促進民生發展,共筑中國夢做出了努力。
關注民生福祉
助力精準脫貧
1906年12月,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正式提出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雖然當時“民生主義”關注的內容是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但以造福民生為己任一直是中山精神的重要內涵。一直以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秉持中山精神,以增進民生福祉為己任,務實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從2012年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開展了“關愛涼山”系列活動,為四川涼山陸續籌集了1630萬元的基礎教育款物援助,用于援建學生宿舍、食堂、圖書室、教室,配備校車、體育器材,以及設立優秀教師獎勵和代課教師補助基金等項目。
2016年伊始,根據中央關于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精神,推動教育精準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基金會開始向涼山彝族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金。除了對受助學生進行資金援助,基金會還邀請項目受助學生注冊成為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基金會開展的各項公益活動之中;向受助學生進行宋慶齡精神宣講,使受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宋慶齡先生和她的偉大精神;邀請基金會“冠軍運動員基金”的世界冠軍們與彝族學生溝通互動,通過勵志故事鼓勵孩子們在人生的賽場上書寫自己的傳奇;基金會還打算在受助學生進入大學高年級后,利用寒暑假時間,為孩子們提供開展調研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進入畢業季,結合基金會開展的培訓項目,組織就業創業、職場規劃、領導力培養等方面的培訓課程,為受助學生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堅持“授人以漁”的扶貧工作理念,而扶助民生也是發揚中山精神的最好體現。除了“關愛涼山”系列活動,基金會通過“豐田助學基金”“星巴克青年領導力發展項目”,探索公益助學新模式;相繼實施“未來工程”、援助基礎教育信息化、學前教育教師培訓等項目開展教育扶貧;通過“母嬰平安”“麥當勞叔叔之家”“天使聽見愛”等項目,大力推進醫療扶貧,救助特殊困難群體,服務婦女兒童。
關注青少年
全力助成長
“我們終于見到了夢寐以求的長城!我們一起品嘗最正宗的北京烤鴨,感受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我們一起觀看雜技表演,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因為‘宋慶齡杯’,因為足球,結交了不少新的朋友,雖然我們語言不通,文化不同,但是‘宋慶齡杯’使我們彼此相聚在一起,彼此開心地在一起玩耍,在一起享受足球帶給我們的快樂。”來自泰國的小球員說。
為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足球協會與中國-東盟中心共同主辦了“宋慶齡杯”足球友誼賽,旨在以青少年為主體、以體育為橋梁、以文化為紐帶,助力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和民間友好,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比賽開幕式并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小球員的比賽。
賽事舉行期間,基金會還為各國小球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孩子們登長城,逛海洋館,零距離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了中國蓬勃發展的面貌。通過交流活動,各國小球員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收獲了跨國的友誼。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年重點關注青少年的發展,通過廣泛匯聚各界社會資源,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以體育為紐帶,帶動基金會交流工作開展,深入青少年群體,開展素質教育,是基金會近年來的主要著力點。
除了舉辦賽事,基金會還持續資助新疆和吉林延邊宋慶齡足球學校,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事業和教育事業。設立“圓夢之星”精英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專項基金,舉辦“全國重點城市青少年足球賽”“兩岸暨港澳青少年足球賽”“耐克·中超全明星義賽”等賽事,推動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組織了“貝克漢姆中國行”“科比中國慈善行”“薪火陣營青少年籃球公益訓練營”“中網慈善日”等公益活動。將公益同青少年事業的發展相結合,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長。
創新服務方式
助力中國夢
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與中山先生所追求的“振興中華”的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一直以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也正是在中山精神的引領下,通過不斷創新社會服務的方式,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為進一步發揮公益基金在推動社會創新和發展方面的作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積極搭建公益平臺,建立多元籌資格局,通過信息公開和規范管理,讓公益事業在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
“中緬民生基金”嘗試政府、基金會、企業參與的多元援外模式,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從支持國家戰略的高度推動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2016年,“中緬民生基金”在緬甸木姐地區援建民生項目,援建木姐第五小學教學樓和兩座基層衛生院,以提升中緬邊境地區緬方邊民的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條件。項目的實施有力拓展了中緬兩國民間層面的友好交流,增進了兩國人民的胞波友誼,深化了多領域的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添磚加瓦。緬甸撣邦社會事務部部長謬吞博士說:“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胞波情誼源遠流長,無論是政府間還是民間的交往都密不可分?!?/p>
除了援建項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還注重傳播中國軟實力。通過開展“中國苗繡公益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手工藝傳承和少數民族地區產業扶貧的有機結合,在國際舞臺傳播絢爛多姿的中國文化,展示豐富美麗的中國夢想。
編輯:韓靜
關鍵詞:宋慶齡基金會 中山精神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