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靠“小兒推拿”救回孩子的命
孩子病,治手就能治病
“小兒推拿”是中醫療法之一,就是對孩子身上的特定穴位,進行推拿、按摩,這些穴位多在上肢,而且在成人是不管用的,因為隨著長大,這些特定穴位的敏感性退化了,所以,“小兒推拿”在7歲以下的孩子效果最好。
和中醫經絡一樣,現代醫學尚不能對原理做出解釋,但有研究發現,對皮膚肌肉的撫觸,能加強嬰幼兒的免疫力和應激力,并能促進其消化功能,減少嬰兒的哭鬧,改善睡眠,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非常有利。
靠推拿,救回孩子一條命
大家都覺得中醫是“慢郎中”,治急病不如西醫的靜脈輸液,但“小兒推拿”這種不疼不癢的辦法,卻是過去兒科治病甚至救命的“法寶”。
那是1962年,有個6歲的孩子高燒,當時能退燒的藥物和辦法都用了,燒就是不退,孩子被燒得奄奄一息,醫生只能告訴家長:給孩子準備后事吧。正在家長準備棺材的時候,有人找來了“小兒推拿”名師李德修老師。一般的推拿,每次推10分鐘至20分鐘,但是這個孩子病重,李老一連7個小時守在孩子身邊推,孩子高熱漸退,隨后又推拿3次,痊愈。
為什么“小兒推拿”能治病?
首先,孩子這些穴位的敏感度很高,其次,孩子小,疾病相對單純,一個是因為孩子還沒發育,另一個是因為孩子接觸污染,接觸錯誤飲食的機會都少,臟腑相對純潔,“臟腑輕靈,一撥即開”。
等孩子長大了,吃多了油膩甜食,臟腑不那么輕靈了,效果也就逐漸差了,包括適合“小兒推拿”的孩子,如果總是吃肉,喝甜飲料,不僅容易生病,而且推拿的效果也差,醫生一邊“清潔”著,家長一邊“污染”著。
從這也說明一點,現在的家長想要孩子健康,不是想法讓孩子多吃什么,而是要克制地少吃什么,包括吃藥。孩子感冒發燒,家長著急想輸液,而且一輸就是一個星期,其實他們錯過了“小兒推拿”這個最安全的,孩子生來自帶的“藥”。
大便干、見飯愁、夜啼的孩子推哪里?
有個特別內向、敏感的小姑娘,學校的午餐都偷偷倒掉,從小就是個“見飯愁”。第一次,姥姥帶來的,我先給她“摩腹”,一共做了10分鐘,比一般孩子的長了2倍至3 倍,再配上“補脾經”、“清肝經”,結果,第二天姥姥一進門,高興得含著眼淚告訴我:“昨天從醫院出去,她居然跟我說想吃個燒餅!”從孩子會說話,就沒主動張羅過吃東西。
這個孩子是典型的“肝木克脾”,為什么說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訓孩子?總是郁悶著吃飯,早晚也能變成“見飯愁”。
便秘孩子也常見,和喝水少,不規律排便有關,來我這的一個孩子4歲,一個星期才解一次大便是常事,通便藥早就不管用了,孩子嘴唇紅,出汗多,一看就是“腑氣不通”。
當天推的是“清大腸”、“退六腑”、“分腹陰陽”等穴位,第二天一早,家長就打電話報喜:回去就拉了!孩子隔1天來推一次,讓家長回家每天推1次,一個月后孩子基本上能3天便一次了。
夜啼的孩子也常見。有個孩子每晚哭三四次,每次都得抱起來哄,好不容易剛睡下,又開始哭了,爹媽實在受不了抱到醫院,我發現這孩子哭聲很低弱,而且喜歡趴著睡,不愛吃飯,大便也不成形,一看就是“脾胃虛寒”引起的夜啼,當天給他用了“補脾經”、“摩臍”、“肚角”、“捏脊”,回去的當天晚上,孩子就沒怎么哭鬧,全家人終于睡了一宿安生覺,連續治了一個星期,徹底正常了。
除了先天遺傳性的,孩子的病一般都簡單,多是生活方式錯誤,父母一方面要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方面掌握一點小兒推拿,小病就自己解決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小兒推拿 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