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北京大興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專題報道 2017北京大興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專題報道
“大興的未來,有無窮的想象空間”
北京市大興區委書記與政協委員討論新區“紓解與引進”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王卓)“我們親眼見證了大興由一個農業區轉變為一個現代化的新區,如今的大興,更是處在‘騰籠換鳥’的關鍵時期。”12月19日,北京市大興區政協五屆一次會議開幕,第一場分組討論,經濟界別和工商聯界別討論的關鍵詞就是“紓解與引進”。
圖為分組討論現場。
2010年,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大興區行政資源整合形成新區。6年來,新區的發展經歷了磨礪的陣痛也感受著前進的高速。五屆政協委員見證了這種變化,更習慣了日新月異的節奏,似乎沒有適應和鋪墊,直接進入了為大興新區新發展密集建言的高效模式。
第一個發言的陳洋委員把優質資源引進與落后企業的騰退稱為“騰籠換鳥”,他憂慮的是,這些過去有規模的落后產業企業,“騰”到外地后,怎么能在政府引導下,二次利用變成“優質資源”;騰完籠子后,又怎么對原來的廠房升級。
“建議政府能引導,把大興碎片化的用地利用起來。政協委員能提出一些課題,研究產業動態。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空間規劃。”康京圍委員的發言,也集中在產業更新上。
錢蘇委員來自鋼結構協會,他研究的領域正是大興要外遷、升級的重點行業。“……粗放型的工廠已經有不少倒閉、外遷,那些剩余的如何能與新區增長點,與高端產業結合起來,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內容。”
“大興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開發,‘盤活存量’,引進高端科技人才。這就要求生存環境和管理機制要有吸引力。”鄭海發委員拋出問題也給出答案,“大興建一所大學,以能源產業、新材料、生物制藥的研發帶動技術創新……”
“變化才代表大興新區。”任彤委員的發言重心,在利用大數據,建立大興區企業誠信平臺體系上,“企業家也是品牌!”
“從適應新常態到引領新常態。”“不能諱言大興發展的痛處,解決歷史遺留難題,提升環保水平。”…… 討論進程過半,關于如何怎么紓解如何引進的討論仍然意猶未盡。
發言內容集中,發言節奏緊湊,高效的氛圍也感染了到場的區委書記談緒祥。
“當下還需要有創新體制支撐,權利和義務要界定清楚。”“希望鋼結構協會能發揮好的作用。”“搭建新區產業平臺。”“新區品牌,在引進來與走出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回應也是信心,“大興的未來,有無窮的想象空間和足夠的空間資源。但發展也同時需要成熟的穩定的模式,良好的機制體制。”
討論后半段,主持人想請談緒祥集中總結、談談看法,他卻先表達了心情。“留給我的時間太多了,我還想多聽聽委員的建議。希望大家繼續多提好的想法!”
編輯:楊嵐
關鍵詞:大興 新區 政協委員 產業 大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