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擦亮“勿撕破我的歷史”信條
“勿撕破我的歷史”
1935年,面對敵人6天內9次勸降,瞿秋白不為所動:“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最終,這位年僅36歲的殉道者在槍聲中倒下。他以高貴神圣的精神追求,詮釋了“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的悲壯。
堅持“勿撕破我的歷史”,折射出靈魂的高貴和人格的偉岸。它是革命者在生死抉擇面前“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從容吶喊,是奮斗者戰斗到人生最后的堅定執著。這種崇高的情懷,滋潤著思想的蓓蕾,驅動著精神的帆檣,引領著前進的航向。它讓人受命忘“難”、臨陣忘“懼”、面對誘惑而忘“私”,不斷走出“小我”的羈絆,成全公義、守望正道,一步步抵達純粹的精神殿堂。
秉持“勿撕破我的歷史”理念,本質上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回溯革命史,不勝枚舉的共產黨人,既有雷厲風行的作風又有韜略在胸的氣質,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道路,過上物質富足的生活。然而,無數人還是選擇站在黨旗下鄭重宣誓,為自己的人生掀開嶄新一頁。他們甘作鋪路石、馬前卒、先行者,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血性膽氣,將生死置之度外,奮勇向前、不懼犧牲。始終葆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疑是他們最根本的力量之源。
“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革命戰爭年代,極端殘酷的斗爭熔鑄著每一位共產黨員的信仰與黨性。方志敏被捕后,面對高官厚祿的誘降,他與國民黨法官激辯信仰的力量;面對敵人高高舉起的屠刀,他以筆代槍,寫下《可愛的中國》等“宛如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的名篇。楊靖宇被日軍“討伐隊”圍堵,面對喊話勸降,他“連答應的神色也沒有”,最終在敵人的猛烈開火下“被打倒而絕命”;敵人對他如何在多日斷糧的苦寒環境中堅持下來感到困惑,于是切開他的腸胃,發現里面都是草根棉絮。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不正是憑著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以生命為代價的堅守嗎?
今天,我們早已遠離戰火紛飛的艱險,但“撕破我的歷史”的考驗卻同樣時刻存在。面對先烈先賢們的豪情壯志、流血犧牲,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捫心自問:得失之間,是否多了一點私心雜念?困難面前,是否多了一些患得患失?一個人一旦理想信念發生動搖,一旦被一己之私遮蔽了雙眼,便會很快走上“下坡路”。朱德同志生前常說:“我別無他求,只求做一個自自然然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一身正氣、朗如日月,才會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也才能讓人生之路越走越開闊。
人生每邁出一步,其實都是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擦亮“勿撕破我的歷史”的信條,堅定高遠的理想信念與精神追求,我們才能在面對考驗時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力,作出問心無愧的抉擇。(杜善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歷史 信念 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