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開放發展,風張云帆向海邊
回眸波瀾壯闊的2016,從朋友圈越來越大的亞投行,到影響力愈發廣泛的“一帶一路”;從人民幣正式“入籃”,到正在迅速被復制被推廣的自貿區建設……“開放”,已成為觀察中國道路、感悟中國信心的重要風向標。正如習主席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
開放的力量無遠弗屆,發展的前景凝聚人心。
風從海上來。沿著曾經的采訪足跡,記者的思緒再次回到黃浦江畔的上海自貿區。創建3年來,這里持續澎湃著開放的熱潮,孕育著發展的力量。從初創百日時的“幼苗破土漸茁壯”,到一周年時的“試驗田里苗正壯”,再到不久前第三次到訪上海自貿區,記者手中的三個版本負面清單,不斷“瘦身”與完善,生動而清晰地記錄著“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開放足跡。
負面清單,意味著“法無禁止即享受準入前國民待遇”,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開放程度的計量器。統計數據顯示,負面清單實施前,外商獨資進入我國平均要8個月時間;負面清單實施后,減至1個月。如今,最快只需要7個工作日。
速度就是競爭力。在自貿區管委會的一張工作流程表上,記者注意到這樣一組數字:6:30,一架從國外飛來的航班在浦東機場落地;7:19,空運貨物入庫理貨;8:28,向海關進行入境申報;10:10,貨物通關出區進入國內,距飛機落地僅3小時40分鐘——今年9月上旬,一批國際知名時尚品牌服裝,創造了上海自貿區空運物流的新速度。
曾幾何時,一些人對上海自貿區的建設憂心忡忡:門打得那么開,鎖解得那么多,從政府到企業,能否適應得了迎面而來的競爭與沖擊?3年來,眾多鮮活事例拉直了人們心中的問號。就在不久前,美國GE公司中國區總負責人,向一位前來上海自貿區考察的中國領導人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優良經營環境,促使GE不斷加大在這里的投資和“深耕”力度。
開放的活力,激起一池春水。從投資領域的負面清單,到貿易領域的單一窗口;從金融領域的電子圍網,到政府監管領域的證照分離……上海自貿區為全國貢獻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今年的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推出的31項制度創新成果,已有21項在全國復制推廣。如今,隨著福建、廣東、天津等自貿區的陸續建成,我國自貿區成員已增加到11個。
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紅利,又豈止在沿海地區!今天,即使在距海最遠的內陸地區,也同樣澎湃著開放的偉力。
“‘天邊邊’,我們不這么認為!”在喀什經濟開發區建設現場,對口支援新疆的上海某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告訴記者,“相比上海,南疆喀什也許只是一座邊陲城市。但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喀什已經借勢而上,實現后發趕超。”
如今,借勢“一帶一路”戰略,與5國接壤、擁有6個國家一類口岸的喀什,區位優勢日益明顯。前不久,一支由50輛卡車組成的“中巴經濟走廊”聯合貿易車隊從喀什出發,沿著中巴經濟走廊一路行駛3000余公里,抵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從此,廣闊的南亞和中亞地區同印度洋沿岸地區,將通過中巴經濟走廊歷史性地聯結在一起。《喀什日報》總編輯閻旭光興奮地說,“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喀什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喀什乃至全疆前所未有的三大發展機遇。
開放,賦予了一座古老城市無限的活力,也賦予了每一名普通人更多的夢想。在采訪中,記者結識了中國喀什網的年輕記者向國愷。他是湖北人,從武漢大學畢業后,不僅自己選擇到新疆工作生活,還把妻子也動員過來。更可喜的是,夫妻倆在新疆已經有了愛情結晶。
“望盡河西更向西。”這是當年大學校友為向國愷送行時寫下的詩句。如今,向國愷不但在喀什安了家、立了業、扎了根,當地維吾爾族同胞還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爾肯江。
“爾肯江,還覺得新疆是天邊邊嗎?”面對提問,向國愷哈哈一笑:“作為祖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喀什的精彩故事還在后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開放 自貿區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