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穩”字當頭 中國描繪“十三五”經濟發展新圖景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王恩博)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一份“穩”字當頭的答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對2017年經濟工作進行分析研究。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不僅官方,市場亦看好中國經濟順利通過“十三五”首考。摩根史丹利、瑞銀、瑞信等多家外資銀行此前均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速的預期。
資料圖
一系列經濟數據好轉為各方判斷中國經濟前景提供了支撐。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均保持在6.7%。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在鞏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還在不斷積累,總的看這種大趨勢在四季度不會有明顯改變。
“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經濟不會出現突然下滑。”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各項前瞻性指標穩定的情況下,總體來看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平穩,四季度還有可能出現進一步回升。
一如各方預計,進入四季度,嚴寒擋不住中國經濟持續釋放“暖意”,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圖景也愈發清晰。
一方面,經濟結構持續改善,新動能逐漸涌現。從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一些服務業領域來看,中國服務業持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尤其重要的是,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逐漸成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加快的主要力量,這說明工業內部轉型升級態勢也在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投資止跌,實體經濟出現好轉。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改善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并達到2014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一度連續54個月處于負值的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也連續3個月轉正并不斷擴大。作為投資相關指標,這反映出需求增長逐漸激活了企業的信心和投資動力。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就業穩亦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7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截至11月份,中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以下的較低水平。
中國經濟企穩態勢基本明朗,但也應看到,其內外承壓的現實并未改變。從外部看,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且貿易持續低迷;從內部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尚未完成,供需錯配現象仍然突出,實體經濟發展挑戰依舊。
2017年,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十三五”規劃實施進入重要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盡管中國在“十三五”經濟大棋局中已占得先手,但分析人士認為,中盤“落子”仍應以穩為主,步步為營。
“穩增長仍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主題。”丁爽向記者分析稱,在此情況下,官方政策工具十分充足,有能力繼續出臺相應支持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空間較大,能夠對經濟形成支撐。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看來,實現經濟筑底企穩,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他表示,堅持穩中求進,核心是穩政策、穩預期。宏觀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用穩定的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穩 十三五 經濟發展 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