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定陵9件套復制絲織品明年展出
歷時兩年時間,定陵出土的9件套絲織品復制品完工,并于昨日運至定陵博物館。經過入庫登記之后,這些絲織品將于明年陸續在定陵、長陵展出。
昨天上午,剛剛復制完成的2件袞服、1件褶袍在定陵會議室內露出真容,絢麗的色彩、華麗的圖案,令現場的觀眾無不為之驚嘆。這些復制的絲織品,在材料使用和工藝上都力求與明代接近,“除了新一點,和皇帝以前穿的袞服基本沒什么區別。”此次絲織品復制的主要負責人、南京云錦研究所總工辦主任張洪寶表示。
此次復制的9件套絲織品包括孝端皇后的女夾衣、2件袞服、1件褶袍、1雙氈靴護膝、4雙膝祙,涉及云錦、緙絲、刺繡三大門類多種工藝。現場展示的孝端皇后綠織金妝花通袖過肩龍柿蒂緞立領女夾衣,為立領對襟,袖部寬大,袖口略微收緊,胸部為二龍戲珠圖案,龍體矯健有力,龍尾則繞到夾衣的背后,極為生動。
復制品中唯一的一雙氈靴護膝十分引人注目。氈靴的靴筒部分是用云錦工藝織造的絳紅素緞料,凸顯護膝的華美;護膝以八寶云龍紋裝飾,上部有兩“卍”字,寓意“卍壽如意”;靴底有一層薄牛皮,外面為兩層白粗布內夾棕,氈靴外長達29厘米,“相當于42碼,看來萬歷雖然身高1.7米左右,卻是個大腳。”張洪寶表示。
“這些雖然是復制的絲織品,但價值可以等同于文物。”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副主任王穎表示,此次復制委托南京云錦研究所進行,其前身為江寧織造,是明清皇家制造絲織品貢品的主要部門,技藝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有絲織品復制件都將按照文物規格編號、保存,明年將陸續在定陵博物館、定陵一展室、長陵祾恩殿等展出。
揭秘
直徑0.1毫米金線用掉8168米
此次復制最大的收獲是成功復制了W232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及W239紅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復制時依紋樣要求采用了“平織”、“結”、“慣”、“構”、“盤梭”、“搭梭”、“子母經”等七種織造技法,“這些技藝基本把絲織品制作的技藝都涉及到了,非常復雜,也是此次修復的難點所在,但成品效果也因此更加完美,這也表明絲織品制作工藝在明代已經達到高峰,非常成熟。清代基本是對這些技藝的沿用。”
W239紅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是修復中制作時間最長的一件,十幾個工人花了一年多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件袞服的衣料緯密(即密度)達到了100,常規的緙絲一般也就16、18或者20,可見密度有多大。”張洪寶說,維密大做工就會很慢,“如果讓一個人做的話要花10年時間,我們很多工藝師一起做也花費了1800多個工時才完成,全部手工制作。”
此次復制還嘗試了一些特殊材料的制作工藝。如在復制W239紅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時,需要成色為98%的捻金線和孔雀翠羽線。張洪寶介紹,成品捻金線的直徑僅0.1毫米,且用量很大,足足有8168米(628克)。此外,為了使龍袍和袞服上面的龍看上去更立體、栩栩如生,龍身上大量使用了孔雀翠羽線,對孔雀毛的成色和精細程度都有嚴格要求,用量足有400米長。(記者 趙婷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定陵 復制絲織品 定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