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近10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年均增長率超10%
公眾對前列腺癌正確認知率不足三成
人民政協網12月10日北京電(記者 李木元)記者12月10日從中國抗癌協會在京舉行“致明天”前列腺癌患者及醫務工作者藝術作品展上獲悉,近年來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年均增長率超過10%。而能正確認識到前列腺癌高危因素、自查癥狀、早期篩查和治療方案的公眾均不及三成。
劉端祺教授發言
前列腺癌是全球范圍內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癥,在中國是男性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癥。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那彥群教授表示,“近10年來,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快速上升,年均增長率已經達到12.07%。”在我國,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發人群,且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截止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已超過2.2億,占總人口的16.1%。隨著老年人口基數的不斷增長,預計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還將繼續快速增長。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城市居民對于前列腺癌的認知水平仍然較低,能正確認識到前列腺癌高危因素、自查癥狀、早期篩查和治療方案的公眾均不及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居民對前列腺癌的總體認知情況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只有18%的公眾了解前列腺癌早期篩查方法。
那彥群教授發言
據悉,目前,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是公認診斷早期疑似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早期篩查不僅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及早發現,而且有利于減少前列腺癌死亡率以及提高生存期的生活質量。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版)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接受例行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對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檢查。
前列腺癌也被形容為“沉默的殺手”,疾病早期不易被發現,約2/3的癌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發展至晚期,總體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那彥群介紹,數據表明,至少有65%~75%的前列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出現骨痛、病理性骨折、肢體活動障礙、脊髓壓迫和高鈣血癥等骨相關事件,甚至是下肢癱瘓。同時,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還會出現情緒低落消沉、失眠、抑郁、全身乏力等癥狀。
隨著腫瘤治療新手段的出現以及治療理念的不斷改進,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需注重減輕患者的疾病癥狀并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臨床醫生可通過評估身體狀況、情感心理、生活能力、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相關的指標多維度地了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狀態,以更好地為患者選擇和評估治療方案。
朱剛教授發言
目前,雄激素剝奪治療是我國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約90%接受雄激素剝奪治療的患者在18~24個月后由于治療失效會發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甚至轉移至前列腺以外的其它器官成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朱剛教授介紹,“該階段的前列腺癌患者過去一直是臨床治療上的難點,現在多項國內外前列腺癌診療指南指出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如阿比特龍,為雄激素剝奪治療失敗后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臨床數據表明,阿比特龍可以延長患者總體生存期,同時推遲阿片類癌痛藥物和化療的起始使用時間,以幫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旨在提高公眾對前列腺癌的認知,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男性健康并給予前列腺癌患者群體更多關愛。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劉端祺教授表示,希望“致明天”前列腺癌患者及醫務工作者藝術作品展能夠鼓勵更多的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接受科學規范治療,并幫助他們重拾感受生命美好的能力與信心。”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副總裁鄭磊女士表示:“西安楊森一直關注和關愛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和福祉。通過支持‘致明天’項目,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充滿生命力和想象力的作品。同時,這些作品也時刻提醒我們——‘患者在等待’,為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打造一個‘更好的明天’,我們還需不懈努力。”
“致明天”前列腺癌患者及醫務工作者藝術作品征集工作歷時3個月,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由患者、家屬、醫生和護士親手創作的作品,包括攝影、繪畫、書法、詩歌等藝術形式。部分作品還將在相關醫院進行展示,以期為廣大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屬、醫務工作者和公眾傳遞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正能量。
編輯:曾珂
關鍵詞:前列腺癌 前列腺 認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