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傳播者
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作協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文藝事業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對于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加奮發有為地投身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一切藝術創作都是人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互動,都是以藝術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質、提煉生活蘊含的真善美,從而給人以審美的享受、思想的啟迪、心靈的震撼。雖然創作不能沒有藝術素養和技巧,但最終決定作品分量的是創作者的態度。具體來說,就是創作者以什么樣的態度去把握創作對象、提煉創作主題,同時又以什么樣的態度把作品展現給社會、呈現給人民。“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只有用博大的胸懷去擁抱時代、深邃的目光去觀察現實、真誠的感情去體驗生活、藝術的靈感去捕捉人間之美,才能夠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偉大的作品通過主題內蘊、人物塑造、情感建構、意境營造、語言修辭等,容納了深刻流動的心靈世界和鮮活豐滿的本真生命,包含了歷史、文化、人性的內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造力,因此才能成為不會過時的作品。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有偉大靈魂的作品必須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概括:“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養德和修藝是分不開的。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文學家、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必須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藝術訓練,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同時,還必須自覺抵制不分是非、顛倒黑白的錯誤傾向,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
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只有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必須遵循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正確把握藝術個性和社會道德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肅認真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必須珍惜自己的社會形象,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不當市場的奴隸,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夸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必須以深厚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質兼美的作品贏得尊重,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廣東是中國文藝重鎮,是嶺南文化高地。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進一步增強推動廣東文藝繁榮發展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自覺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創造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藝工作者 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