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掩體竣工
新華社基輔11月29日電(記者陳俊鋒)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新掩體建設工程29日正式竣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出席竣工儀式時表示,新掩體的建成在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消除核污染領域具有歷史意義。
2012年4月,新掩體在距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約300米的空地上開工建設。這個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外殼高110米、寬257米、長164米、總重達3.62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建筑物,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通過滑軌和液壓裝置,新掩體被加裝到原先覆蓋在4號反應堆上的“石棺”外。新掩體內部還安裝了吊裝設備,以便對原“石棺”進行修理,并處理反應堆中殘留核廢料。整個工程耗資約15億歐元,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牽頭出資支持。
波羅申科在竣工儀式上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式設施,它的建成有賴于1萬多名烏克蘭本國和外國建設者的努力,以及28個國家的資金援助,這是國際社會攜手防止和消除核事故污染的重大成果。”
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突然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逾8噸強輻射物泄漏。這起事故還使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成為迄今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嚴重的事故。
事故發生后,蘇聯政府用水泥澆筑成“石棺”,把4號反應堆倉促封存,但這一處置方式一直存在泄漏風險,且“石棺”使用壽命只有30年。
編輯:曾珂
關鍵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新掩體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