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軍改一年間:能戰方能止戰
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說2015年,是啟動“史上最牛軍改”的元年,那么,2016年,則是實質性推動的一年。這一年,深化軍隊改革全方位發力。此輪改革,打破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是一次革命性變革,既動棋盤、又改規則;是一次全領域覆蓋,涉及所有系統、各個方面;是一次全要素聯動,涵蓋所有單位、各個層級。
這一年,中國軍隊的領導管理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迎來了突破性的改革,“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確立;新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軍委機關15個部門相繼亮相,軍隊組織形態日益現代化;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能打勝仗成為主攻方向;《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期間加強軍事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暫行規定》等綱領性文件和制度政策相繼出臺;軍事人才制度改革新聲初啼,軍民融合新戰略穩步推進。這一年,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實行派駐監督,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有序展開;不少部隊隨著改革完成轉隸和裁撤,一批批官兵或異地換防,或脫下戎裝,踏上了新的征程……
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通過一系列體制設計和制度安排,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下來并加以完善,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全面肅清郭徐流毒,鼎新革弊新風起,建章立制謀打贏。通過改革,體制更順了、機制更合理了、軍隊的戰斗力更強了、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主權的能力更高了。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軍隊的戰力將會更加強大,強軍目標的實現不過就是時間問題了。
從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由于列強的鐵蹄踐踏,中國發展進程多次被攔腰斬斷。深刻的歷史教訓啟示我們:“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主題,但世界并不太平,我們面臨的挑戰和考驗前所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對軍隊來說就要實現強軍夢。沒有一個強大的軍隊,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中國夢就難以實現,嚴酷的現實則提醒我們,“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正緣于此,習近平主席,才站在時代的高度,發出了“建設世界一流的軍隊”的號令。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深刻指出,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一流軍隊,是一流國家的標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長期實踐中,我軍政治工作形成的一整套優良傳統,已經熔鑄在人民軍隊的血脈中,這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先天基因和獨特優勢;我們有綜合國力的支撐,科技創新的驅動。“嫦娥”舒廣袖,“蛟龍”深海游;妙算有“神威”,星星參“北斗”……日益強盛的國力、飛速進步的科技,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有正風反腐的洗禮,改革強軍的重塑。在高揚旗幟中凝魂聚氣,在弘揚傳統中正本清源,在整風整改中革除積弊,推動形成了狠抓政治整訓、聚力強軍興軍的生動局面。隨著改革強軍戰略的全面實施,我軍領導指揮體制的“四梁八柱”搭起來了,“脖子以下”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掃清了障礙、開辟了通道;我們有矢志一流的雄心,咬定青山的定力。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有黨中央、習主席的掌舵引領,有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擁護,有三軍將士勠力同心,必定能趕上時代、走在前列。
維護國家權益,最終還要靠堅強的后盾。而這個后盾,就是要有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這同樣是一個通用的道理。這次軍改,所有的動作,都聚焦于此,所有的取向,都是瞄準強軍。打造一支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國家的需要,更是人民的期盼。
習主席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我們愛好和平,但和平從來不會是從天而降的恩賜,如果沒有準備打仗的準備,敢于打仗、能打勝仗的能力,恐怕今天的南海,就不會是這種局面。
不惹事,但我們也不怕事。這需要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也需要戰略意志和戰略決心。由大向強的中國,既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守成集團的遏制和打壓,也面對內部惰性的挑戰。處于圓夢的關鍵,只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正在圓夢的民族,永遠有干不完的事情!
人生如棋,國家如棋。如果說,正在崛起的中國在下一盤什么樣的大棋的話,那就是不懼任何外力的干擾,不懼任何強權的施壓,堅決地按著自己的節奏和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
而在圓夢的征途上,諸如殲20、諸如長五火箭這些成績……不過是助力我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的階梯罷了。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這是我們的自信,也是我們的底氣。
(王傳寶,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教授、博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軍隊 改革 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