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揭秘北京特警排爆隊:誰官大誰上 排爆服70多斤
在公安系統中,排爆應該算是最專業,也是最危險的警種之一了。在每一個出現疑似爆炸物品的現場,在所有人都撤離遠去的時候,只有他們,逆流而上,用智慧與未曾謀面的犯罪分子較量,更是用膽量與死神博弈。記者近日專訪北京市公安局特警總隊五支隊排爆大隊,揭秘這支百煉成鋼的拆彈部隊。
20年前排爆工具像修車一樣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排爆手的形象是穿著厚重的防爆服,在定時器歸零的一瞬間,賭一把剪斷紅線或者藍線。而真實的排爆訓練,完全顛覆了記者的想象。
一名特警緊盯屏幕,手握操作桿,遙控機器人排爆。操作員不能親眼看現場狀況,只能通過機器人身上的監控探頭觀察,控制機器人將遠處的可疑物品抓起,慢慢退回準確放進防爆罐中,再從罐里取出放歸原處。機器人前進后退不能碰到其他任何物體,抓取物品必須又穩又準,任何失誤都可能造成爆炸。
第二組正在組裝爆炸物摧毀器。這個設備俗稱水槍,能以相當于子彈的速度噴射出水,瞬間將遠端的爆炸物擊穿摧毀。
最后一隊特警訓練的是X光成像儀,在可疑爆炸物周邊安裝成像設備,爆炸物品的內部構造就會清晰地呈現在電腦上。
這些只是一個合格的排爆手需要掌握的十八般“兵器”中的三種。排爆大隊副大隊長孫建東告訴記者:“我們現在的理念是爆炸現場核心區盡量無人化、科技化,利用先進的器材代替人接近爆炸物。比如一輛汽車里懷疑有爆炸物,就讓機器人去開車門,拿出爆炸物,然后用X光機遠程觀察,判斷能不能手工拆除。如果不能手工拆除,可以用水槍把爆炸物摧毀。”
孫建東20年前來排爆隊那會兒,還沒有這些高精尖的器材,就是穿著排爆服手工排爆。拆彈用的刀、剪、鉗,跟修車的一樣,整個隊里就一件防彈背心。那時候,排爆就像刀耕火種般“原始”。唯一能夠借助的器材就是繩鉤工具組,架設繩索、滑輪,下鉤子,把爆炸物一路拉吊轉移。時至今日,這種簡單實用的“土法子”仍在廣泛使用。
比拆彈更重要的是找線索
這十幾年來,替代人工的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大量裝配,一點點提升著排爆工作的安全系數。然而,對于這個與犯罪分子在千鈞一發間斗智斗勇的工作,再先進的裝備也永遠取代不了人。
“爆炸物上可能留有犯罪分子痕跡,爆炸裝置如果能夠保留下來,對破案有很大幫助,所以不能見到爆炸物就直接摧毀。”孫建東說,拆除炸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查到線索,保留證物,抓住犯罪分子,避免更大的社會危害。只要評估能拆除的優先要手工拆除。
昌平區曾經發生一起爆炸案,嫌疑人懷疑自己妻子出軌了,就在他“鎖定”的男人車上安裝了爆炸物。通過對嫌疑人審訊,警方很快找到了那輛車,請求排爆隊處置。爆炸物被一條條膠帶牢牢粘在車底盤上,車底空間太小,儀器無法架設。孫建東只能穿著防爆服,只身鉆進車底下,連防爆頭盔都沒法戴。
孫建東小心翼翼地用刀一點點劃開膠帶尋找導線,觀察爆炸物。經過40分鐘的努力搞明白結構和觸發方式了,孫建東果斷將電路斷開,成功拆除了炸彈。整個過程,手一直舉著,脖子一直抬著,出來的時候人已經累得動彈不得。
一身排爆服70多斤 真藥實彈引爆練膽兒
排爆是一個實戰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警種,卻沒有哪個警校專門會教,只能是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
新隊員從零學起。一身排爆服70多斤,便是最好的訓練器械。穿上以后從最簡單的跪姿、臥姿開始進行負重訓練。慢慢地再進行耐力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爬樓,取個東西,再爬下來。再進一步,在紙箱子上畫個五角星,讓受訓者用剪子刀子裁下來。換個位置再放個箱子……一連幾個下來,渾身大汗淋漓,手上的活兒還不能有半點馬虎。練的就是排爆手在體力透支時還要準確完成精細動作。
至少學習訓練三五年時間,隊員才能熟練掌握多種器材,成為副排爆手。此后再經過三四年的實踐訓練,從做預案、處置方案到拆除爆炸裝置,形成總結報告全套流程,累計成功完成50次訓練或實戰,才能晉級成為公安部認證的主排爆手。能獲得此項資質,可以說就是排爆領域的專家了。
孫建東說:“我們現在進行排爆訓練都放真火藥,算好劑量,穿好防爆服的情況下,絕對炸不傷。但是稍有不慎,‘砰’的一下就在自己眼前爆炸,對人的刺激還是很大的,他永遠會記住,以后也會小心。”
“只有你會做爆炸裝置了 明白原理才會拆”
在排爆大隊會議室的陳列柜上,堆著幾十個精美的包裝盒。“這每一個盒子都是一個爆炸裝置。”孫建東隨手拿了一個,盒子一掀開蓋,立即發出“滴滴滴”的聲音,“這是松發開關的,一旦直接打開就會連通電路引發爆炸。現在里面是用蜂鳴器取代雷管和炸藥,如果裝上藥,這就炸了。”
孫建東說:“電視里演的那些和我們真實的排爆拆彈根本不是一碼事,就拿剪紅線藍線來說,我們根本不會這樣‘賭一把’,像有的爆炸裝置,本身就是防剪設計,剪任何一根導線都會爆炸。”
這些各式各樣的爆炸裝置都是隊員們自己做的。孫建東給記者講解了幾個,詭譎的設計讓人稱奇。排爆隊員不僅要熟悉電子、機械原理,木工、瓦工甚至水泥工的活都手到擒來,為的就是練就火眼金睛一雙巧手,將披著各種偽裝的爆炸物品成功拆除。
“平時我們總給隊員出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做。比如做個延遲10秒起爆的裝置,但是不能用電子計時器,讓大家開動腦筋想各種辦法。只有你會做爆炸裝置了,才明白它的原理,才能會拆。只有比放炸彈的人見得多想得多,出現場的時候才能隨機應變。”
孫建東說,排爆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起碼對排爆手個人而言,沒有修正的機會。所以平時的學習,甚至魔鬼訓練都是必需的。只有技術過硬才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對老百姓、對社會負責。
危險永遠無法預見 拆彈成敗只有一次機會
排爆工作最大的困難和風險在于無法預知性。爆炸物內部構造、起爆裝置、炸藥屬性都無法預知。拆彈時,排爆手如同破解一道數學難題,根據各種方法、公式,一點點推演結論。這道題的難易,與未曾謀面的嫌疑人的“出題”水平直接相關。不同的是,題解錯了可以重來,而拆彈,成與敗關乎生或死,只有一次機會。
有一次,排爆隊一個老隊員出現場,先進去檢查了一下爆炸物,出來拿裝備準備再進去拆除。就在他和同事商量對策的時候,里面突然爆炸了。就是這一點運氣,讓他與死神擦肩而過。
“在這個行當,沒有萬無一失。”孫建東說,沒有一種設備能查出所有的爆炸物,機器人也不是所有的活兒都能干。就連他們穿的排爆服,只能防住一公斤以下TNT炸藥爆炸的沖擊波,還得在三米以外。“而真正排爆的時候,距離都很近,一旦大劑量的炸彈爆炸,沖擊力把人內臟都震壞了,穿著防爆服也沒用。”
孫建東的電腦里,存著國外排爆手操作失誤爆炸的照片。“劑量小的炸彈能留個全尸,量大了全尸都留不下來。”孫建東開了句玩笑,可記者卻一點也笑不起來。
“干了這么多年,會有那種心理準備嗎,比如有那么一次碰到極大的危險……”記者委婉地提出心里的問題。
“當然會想,”孫建東毫不遲疑地點點頭:“比如說,一個定時炸彈,正好到你拆除的時候炸了,完全有這種可能性。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別人撤我們上
這是職責所在
讓孫建東欣慰的是,現在隊里的年輕人,腦子活,肯鉆研,一出現場都是爭著去,干勁特足。
隊里很多人都有學化工、機械的專業背景,1個博士,5個碩士,高學歷人才比例相當高。而且都是奔著排爆這個行當來的,上百人競爭一個崗位。
作為公安系統中最危險的警種,排爆隊員們并沒有特殊的待遇,因為風險太大,甚至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愿意給隊員承保。
“那您為什么堅持了下來?”記者問。
孫建東笑著說:“我快40的人了,讓我干別的也不會啊,干一行就把它干好吧。再說,我師傅都沒走呢!”
在這個危險的崗位上,總有一些人耐得住寂寞。排爆大隊的大隊長在20年前就已經是這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如今依然堅守在一線。
更重要的是,排爆隊里那份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感情成了最好的黏合劑。
孫建東記得,自己和師傅第一次出現場時,師傅負責排爆,孫建東“好心”上去幫忙,卻被師傅一腳踹開,吼了一句:“誰讓你上來的!”孫建東這才知道,師傅不想讓他承擔多一分的危險。
“這么多年,弟兄們感情處得很好,有時候真累了,誰開玩笑說不想干了,大伙就會說,你要是走了隊里不就更難了嗎,咱還是摽著膀子一起干吧。”孫建東說:“制度是一方面,有時候感情更能留得住人。”
排爆隊里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出現場拆彈,誰官大誰上。只要大隊長在,他肯定就是一句“我來”,誰也別想跟他搶。要都級別相同,誰資歷老誰上。所以,最危險的排爆隊,凝聚力、向心力卻格外強。
在涉爆現場,不光是老百姓,就連其他警察也都得往后撤,只有排爆隊員,提著裝備,逆流而上,保持鎮定完成任務。
孫建東說:“面對危險誰都害怕,但我們不上誰去?別人撤,我們上,這是職責所在。等我們排除了爆炸物,出來說沒事了,撤離的群眾發自內心地鼓掌,那一刻挺驕傲的。”
本報記者 孫瑩 文
張巖 圖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北京特警 排爆隊 誰官大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