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失去文化個性活力 留住鄉愁恐將落空

2016年11月25日 15:00 | 作者:陳建強 劉曉艷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享到: 

失去文化個性活力 留住鄉愁恐將落空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談傳統村落保護新困境

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曉艷

在日前公布的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1602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榜上有名。自2012年12月20日認定并公布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以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在政府、學者和民間諸多力量的努力下正加速推進,目前已有4157個傳統村落得到保護。但作為這項工作的最初倡導者——中國文聯副主席、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學教授馮驥才卻有了新的擔憂。

11月22日,“何去何從·中國傳統村落國家高峰論壇”在河北保定召開。馮驥才在開幕式上直言,已經建立名錄的傳統村落的保護正趨向“十大雷同”。他說:“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態的文化個性和活力,傳統村落的保護將無從談起,‘留住鄉愁’也將落空。”

近年來,馮驥才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談到傳統村落保護遇到的諸多新問題以及他的一些新憂慮。在此次專家論壇上,他再次重申了今年4月在浙江慈溪舉辦的村落保護研討會上的觀點,即必須正視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面臨的三大問題:空巢化、全面旅游化、村民自身對于村莊及傳統的冷漠。

馮驥才用錢鍾書《圍城》中的經典語言來比喻眼下傳統村落的狀況:里面的人急著要出來,外面的人急著要進去。“想出來是要改善生活,想進去是打算開發旅游和賺錢。”他深切地感到,一些地方缺乏對傳統村落價值的認識,滿腦子想的是“古村落搭臺,旅游經濟唱戲”。這里面,固然有城鎮化速度過快,以至于我們對于精神文明層次的轉變措手不及的原因,也有包括村民在內對于傳統村落缺乏文化自覺的因素。但是,“村民要離開鄉村,這怪不得村民,因為城市跟他們的生活向往更接近。當然,他們現在還認識不到村落文化的價值。因此,把書桌搬到田野上,到村民中‘開啟民智’,才是當前知識界最重要的工作”。

與此同時,讓馮驥才更為擔憂的是,目前傳統村落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千城一面”類似,開始呈現雷同化的弊端。經過調研,他總結出傳統村落保護性建設的“十大雷同”:一是旅游為綱,對傳統村落的規劃不是科學的保護性規劃,而是旅游規劃。二是“騰籠換鳥”,將原住村民遷走。“主人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狀態沒有了,村落記憶消失了……這還叫什么傳統村落?”三是開店招商,民居變身成各種商店,而且全國各地村落出售的紀念品趨同。四是“化妝景點”,把稍好一點的老建筑油漆粉刷打扮一新,然后買一些老家具隨便一擺放,就開始賺游客的錢。五是公園化,通過打造園林小景,使得傳統村落越來越像城市公園。六是通過民俗表演或稱非遺表演來招攬游客,有的還專門從外地請來一些“非遺大師”來充數,而非當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精華。七是開辦農家樂。八是發展民宿業態,“其實,傳統村落從來就沒有民宿。現在許多人跑到傳統村落里大建民宿,不倫不類。”九是編創“偽民間故事”,許多地方為了吸引游客,生編硬造虛假的故事段子,有些甚至十分粗鄙,讓村落文化變了味道。十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只為渲染商業氣氛,“實際上中國傳統村落一般是不掛紅燈籠的。”

村落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要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和敬畏的精神守住我們這一巨大和豐厚的文明財富。“如果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再過十幾年,我們認定的這幾千個寶貴的傳統村落,就會和現在的660個城市一樣,變得‘千村一面’。”馮驥才疾呼,我們需要站到“原點”去認真思考,為什么要保護傳統村落?究竟什么是鄉愁?“留住鄉愁最重要的恐怕是指它的精神文化價值,那就是留住我們對于民族家園的情感、土地的情感和文化的情懷,而不是怎么留住游客。”

馮驥才介紹,聯合國的文化遺產分類中并沒有傳統村落一類,它是我國自己確立的一個類別,表現出我國對自己所擁有的七千年農耕社會文明歷史的獨特而深刻的認識。村落文化遺產有其獨特性,它并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單疊加。“我們必須科學地研究、準確地認識到它的本質與特征,找到符合科學規律、切合實際需求的辦法加以保護。”他強調說,傳統村落不是不能發展旅游,恰恰相反,這一文化遺產非常需要通過旅游產業傳播出去,讓人們欣賞它、熱愛它。“但是,傳統村落的價值是多種價值的融匯:歷史見證的價值、研究的價值、欣賞的價值、懷舊(情感)的價值,還有旅游價值。不能只為了其中一個價值,損害甚至犧牲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25日 09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村落 傳統 文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一区在线 | 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ⅴ | 中国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