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居家養老有望解決“未富先老”?

2016年11月22日 11:12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17837803826864666572

經過上門居家服務后,長期臥床的老人情況得到改善。

“未富先老”,是困擾中國老人的難題。由于高昂的入住費用,將不少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攔在了養老院門外。根據市政府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本市力爭經過3至5年時間,基本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居家養老服務。上周,記者在對多家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以及醫養結合試點走訪時發現,老人們在這里能夠接受高質量的照料服務,而且平均收費水平要低于同等條件的養老院。在這個體系中,“未富先老”的矛盾則有望得到緩解。

養老驛站

家屬有時間忙自己的事了

在海淀區羅莊西里的一座居民樓里,“藏”著一個養老驛站。記者走進這里時,老人們正在護理員的引領下打著拍子唱著老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拉起了小提琴,仿佛他們又回到了年輕的歲月。

其實,這里的老人都是失智、半失智的老人。之前在家里住時,幾乎每個老人都讓家人憂心忡忡。住在這里的一位老爺子,老伴下樓去買菜,也就5分鐘的工夫,老人居然打開了燃氣灶,差點把房子點了。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平時由女兒照顧。可女兒也60多歲了,還要照顧小孫子,根本忙不過來。工作人員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些老人都是家里照顧不了才送到養老驛站來的,我們解決的就是家屬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家養老驛站的運營方,樂老匯養老服務公司主管范雅慧介紹,他們通過開辦在社區里或者是社區居民單元樓里的小型、功能性的養老驛站,為老人提供方便便捷的養老服務,他們還專門設置了失智專區,對失智老年人進行集中化的專業照護服務。

建在社區里,是養老驛站的最大優勢之一。這家養老驛站位于居民樓的一樓,是由兩套房子打通的。而且,房間格局基本沒動,還是原來的廳室格局,就像普通的住戶家里一樣。范雅慧介紹,他們努力打造的正是一個家庭的氛圍,就連每個老人的床頭,都擺放有毛絨玩具,讓老人們倍感溫馨。范雅慧說,這里的老人大多居住在周邊社區,老人們對環境不會太陌生,很容易就能適應養老驛站的環境。曾經就有一位老人,過年時,子女們把老人接回家,結果老人在家里待了倆鐘頭,就嚷嚷著要回養老驛站。

失智老人住在家里,往往因為子女比較忙而得不到良好的照顧,而在養老驛站,老人都是由專業的護理員照顧,讓老人們在得到良好照顧的同時,身心也比較愉悅。工作人員介紹,最可喜的是,老人們住進養老驛站后,身體狀態、精神狀態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一位老人的家屬告訴記者,養老驛站解決了失智老人無人照護、照護難的大問題,解放了子女,也解放了老人的另一半。以往,家里有兩個保姆都未必能把老人照顧好,現在老人住進了養老驛站,他們的壓力大大減輕,也能夠有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照料中心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養老院式照顧

根據相關規定,養老驛站嚴格意義上不屬于養老機構。養老驛站是家庭與養老照料中心的中轉站,只是一個提供老年人短暫照料服務的地方,最長只能居住兩周。超過兩周,老人可以轉到社區里的養老照料中心。

在西城區百萬莊小區的展覽路街道養老照料中心,87歲的楊大爺對這里的生活非常滿意。“我最滿意的就是離家近,想回家辦點事兒,三分鐘就到了。我把這里當成了第二個家。”楊大爺和老伴在這家養老照料中心住了一年多,各個方面沒有不合他意的。雖然因為床位、房間有限,老兩口沒有住在同一個房間,但他表示了很大的理解。

雖然只是街道的養老照料中心,床位也只有23個,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里的設施并不比養老院的差。展覽路街道一共22個社區,照料中心能夠輻射到其中的10個。養老照料中心主管董麗云介紹,他們不光設置了防滑地板、扶手等無障礙設施,就連床也是從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購買的。比養老驛站功能更強大的是,照料中心除了開展全托照料外,還能夠為附近社區的老人提供按需制定的特色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比如入戶護理服務,助醫、助餐、助潔、助浴等。

說到這里的服務,楊大爺感受特別深。楊大爺是回民,剛來照料中心時比較擔心吃飯問題。讓他驚喜的是,這里的廚師非常負責任,專門問了他的飲食習慣,讓他的心放到了肚子里。“隔壁有一位老人,孩子都在美國,每周一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會幫他打越洋電話,服務很到位。”

說起養老,楊大爺有自己的觀點。他說,養老不是把老年人都供起來,而是家屬做不到的事情,養老機構可以做到。他說,在照料中心,365天都有人值班,就連親生子女都做不到這一點。而且,他住的是三人間,有的老人吃喝拉撒都要在房間里解決,但房間里卻沒有一絲異味。“這就說明工作人員做到位了。”更讓人驚訝的是,住在這里的費用,要比相同條件的養老院收費低了許多。

原來,展覽路街道養老照料中心是一家公辦民營的養老照料中心,是由街道整建、出資建設施,民營企業負責運營。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使得企業可以專心做服務。運營這家養老照料中心的惠佳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醫療機構護理員服務、醫輔保障服務的企業。企業負責人張磊介紹,目前養老護理員尚缺乏行業標準,但他們創建了專門的培訓學校,并取得了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專業培訓證書,每個護理員都是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有的員工還參加了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而且護理員還有一定的醫療知識,可以在助醫服務中更好地照顧老人。

醫養結合

“三不”老人也能有生活質量

位于南三環邊上的頤養康復養老照護中心,是豐臺區第一家“醫養結合”的社區養老院,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老年社會工作五位一體,服務周邊15萬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曾稱贊他們把養老院里的床和老人家里的床連了起來。為何這家坐落于居民樓內的養老照護中心會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呢?

養老和醫療,是老年人的兩大需求。于是“醫養結合”就成了能夠同時解決老年人這兩方面需求的一種方式。頤養康復養老照護中心負責人施穎秀介紹,他們最早是在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住在這里的老人都是“家中不能養,醫院長期占床不能住,普通養老院不敢收”的“三不”老人。

施穎秀介紹,中心有28名醫護人員,以全科、中醫、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等功能突出醫療服務特色。他們的“醫養結合”,是和三甲醫院的資源相結合,老人入住還會有健康評估、定期體檢,并定期請大醫院的醫生為老人會診。

子女不在身邊的社區老人如何照顧,一直是困擾社會的一個問題。施穎秀舉了個例子,曾經有一位獨居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結果骨盆骨折起不來了。當老人的兒子叫來開鎖公司把門打開時,卻發現老人在地板上躺了三天,已經奄奄一息。頤養康復養老照護中心通過智能助醫服務,使這個難題得到了較好地解決。他們為社區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并在7個社區設立了健康助醫的網點。在他們的智能助醫系統中,已經建立了近2000名社區老人的健康檔案,并有將近400名老人已經申領了免費的身份卡,有的老人甚至在家中安裝了自助終端,可以將數據隨時上傳。當發現數據異常時,系統就會發出警報,社區醫生便會打電話提醒或是上門出診。根據這套系統,他們已經有了成功搶救老人的案例。

施穎秀介紹,通過信息化的管理,他們將遠程病歷系統、遠程心電監護系統、遠程監控視頻系統充分整合,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協助老人家屬將老人迅速進行雙向轉診,使老人的疾病得到最快速度的診治。

居家服務

老年人負擔有望減輕

朝陽區雙井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毗鄰恭和苑養老院,前身是養老院的醫務室,是北京市首家醫養結合試點單位。除了服務住在恭和苑的近300位老人,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還有周邊10萬余名社區居民。這10萬余名社區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1萬人。

周邊老年人口多,這就對居家醫療服務提出了需求。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開設有全科、內科、外科、康復科等12個科室,醫護人員有60多名,為開展上門居家服務提供了基礎。據負責人介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醫保單位,不但看病可以用醫保卡,居家服務也可以使用醫保卡。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減輕了老年人的負擔。

“我們的目的是在社區里解決大部分老人的需求,同時又能保證機構養老的標準。”負責人介紹,他們針對每個老人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醫養護理服務方案,派出去進行上門服務的人員則統一執行養老院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服務內容以及產生的耗材可以走醫保,但是醫護人員的上門費用仍要老年人自己負擔。據了解,目前申請居家服務的都是臥床不起的老人,中心負責人呼吁,這部分費用也應該納入到醫保中,讓老年人少負擔一點兒。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目前醫養結合試點的方向就是要將上門居家服務納入到醫保,明確哪些醫療服務可以納入居家服務,明確哪些醫療服務可以由醫保支付。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后,未來,老年人的養老負擔將得到減輕。在本市目前布局的“家-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三級養老模式中,“養老驛站”是家和養老照料中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向居家養老人群提供各類上門服務,并且可提供不超過兩周的短托服務。李紅兵介紹,養老驛站和養老照料中心主要面向的還是家庭照顧不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據了解,北京市今年計劃建設150個養老驛站,目前開始運營的有80個。按照規劃,未來三年內,北京將再建1000多個養老驛站。(記者王琪鵬 文并攝)


編輯:趙彥

關鍵詞:養老驛站 居家養老 醫養結合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亚洲日韩色欧另类欧欧美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在线三级午夜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