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根治“會呼吸的痛”動“頂戴”才能見晴空
11月,北方霧霾徘徊不去,百姓焦首煎心。
面對環境污染,地方官員們高枕無憂、“口頭環保”的好日子,眼下有了結束的可能。因為繼續坐視污染加重而不作為的話,是要付出紀律處罰直至罷免等沉重代價,這必定對地方官員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
近日,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集中向江蘇、河南、黑龍江反饋:均存在部分自然保護區無序開發,違規建設問題。黑龍江部分區域生態破壞嚴重,特別是嚴重毀濕開荒,哈爾濱市16家燃煤電廠中9家長期超標排放;江蘇省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環境風險較大,尤其是對長江、太湖流域保護部署推進仍不夠有力;河南鄭州作為全國污染最重的省會城市,在環保責任目標落實考核未完成情況下,仍獲得評優,環保不作為、慢作為,導致部分地區環境形勢轉差,十分嚴峻……
督察強調,各省要在30個工作日內制定整改方案報送國務院,整改落實情況應及時向社會公開。督察反饋對地方的批評,話都說得很重。地方上看似也相當重視,都是黨政一把手痛心疾首地回應。但是,僅僅到此,還停留在互相喊話階段,治理污染難見實效。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個重磅消息:去年在環境督察中問題嚴重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的問題線索,專門成立調查問責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查清事實、厘清責任,倒逼履責、深入整改,依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對487名責任人嚴肅問責,其中廳級干部4人、處級干部33人、科級及以下干部431人、企業主要負責人7人、企業其他管理人員12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94人、誡勉談話117人、免職或調離10人,移送司法機關5人。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再繼續把環保當成軟柿子,頭上“頂戴”可能不保。
最高決策層提出“五位一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提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然而,環境問題依然積重難返,對于行政執法力量強大的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來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你說綠色GDP,他只看見GDP,而忽略了綠色,因為政績考核中,似乎永遠是后者才一馬當先。
霧霾之類的環境問題,實際上飽含著不負責任的惰政氣息,對環境問題的集體寬容,就此埋下多少隱患、產生多少病灶、付出多少血的代價。而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此前哪怕因此出了事、死了人也無人追責,更不要說那些“溫吞式”污染空氣與水的方式,似乎任何人、任何部門都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如此惡性循環使那類隱患病灶繼續潛伏、惡化,令“霧霾幽靈”在華夏來回亂串。
因此,要樹立真正綠色的政績觀,如何考核,能否嚴肅追責,才是關鍵。環境保護督察,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讓“有關部門”和當事人逃無可逃,讓那些想在“無為”中順利升遷的官員念想落空,讓那些瀆職濫權的“頂戴”紛紛摘落,才能使“會呼吸的痛”得到根治,才能經常見晴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霧霾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