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解讀中國嘉德大觀近現代書畫拍賣:霾中見日
11月12日晚,中國嘉德2016年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在北京國際飯店收槌,包括中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吳湖帆等近現代名家的104件拍品最終實現6.22億元的總成交額(2016年春拍87件中國近現代書畫精品,總成交額4.47億元),成交率72%。其中,張大千《巨然晴峰圖》以1.035億元成交,傅抱石《風光好》以6612.5萬元成交,齊白石《蓮池書院》以5290萬元成交,成交價超千萬的拍品總數達到12件,博得此次秋拍“開門紅”。一如久霾難見日的北京,近現代書畫迎來了“霾中見日”的一天,再持續低迷多年的市場環境下,一件億元拍品的出現,對提振行業信心意義深遠。
傅抱石《風光好》,成交價:6612.5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以林風眠的三件作品開場,估價均為8-12萬元,其中,《山居圖》以89.7萬元成交,《松屋圖》以74.75萬元成交。傅抱石扇面《東山逸致》估價28-38萬,在多輪競價后,最終以264.5萬元成交。
傅抱石扇面《東山逸致》,成交價:264.5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張大千估價80-120萬元的《雷峰夕照并雷峰塔藏經》以483萬元成交。在其之后溥儒的幾件低估價作品也取得不錯的成績,《秋山澄碧》估價28-38萬元,以218.5萬元成交,《寒林白鷺》估價60-80萬元,以299萬元成交,《松雪筆意》估價58-68萬元,以253萬元成交。
2005年秋拍,中國嘉德將齊白石家屬送拍的30余件白石家人自藏作品,組成“白石自珍”專題,取得不俗的拍賣成績。此次秋拍嘉德再次推出“白石自珍”專題,幾件作品也都順利成交:首件估價300-500萬的《山居圖》以1150萬元成交、《高立圖》、《荷塘》均以575萬元成交、估價280-380萬的《延年益壽》以920萬元成交,《篆書五言聯》以460萬元成交。
其后的謝稚柳《水湄靜觀圖》以345萬元成交,至此20件,無一流拍。謝稚柳、潘伯鷹《書畫合璧冊》是此次夜場首件估價過千萬的作品,2013年中國嘉德成交價為1380萬元,此次估價1200-1800萬元,作品最終流拍。
之后的任頤《牡丹孔雀圖》和《三陽開泰》 分別以高于估價的920萬元和632.5萬元的價格成交,徐悲鴻的《立馬》和《生命之歌》均在估價范圍內成交。在其后,匯集謝稚柳、陳之佛、關良 郭沫若、徐悲鴻、傅抱石等創作的《美在其中冊》此次估價600-800萬,流拍。
其后上拍的是此次拍賣的焦點——傅抱石《風光好》,該作創作于傅抱石人物畫的“大年”——1945年,2015年中國嘉德秋拍以7992.5萬元成交的《鄭莊公見母》也是這一年的創作,傅抱石曾在這一年集中表現歷史人物畫。作品以2000萬元起拍,價格迅速拉升至4000萬元,在經過多輪激烈爭奪后,最終以5750萬元落槌,成交價達6612.5萬元,全場報以熱烈掌聲。在其之后的傅抱石《泰山巍巍圖》成交價為1725萬元,《對弈圖》也以690萬元成交。
隨之是7件張大千作品,其《巨然晴峰圖》是本次專場估價最高(6800-8800萬元)的作品。2010年,《巨然晴峰圖》在上海天衡的成交價為7280萬,而在這間作品成交之前,中國嘉德推出的張大千晚年作品《愛痕湖》以1.008億元刷新了畫家個人拍賣紀錄,引發了新一輪近現代書畫的強勢上漲行情。時隔六年之后,作品再現拍場,以58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競拍,以9000萬元落槌,成交價達1.035億元,成為此次拍賣首件億元拍品。其《松澗曳杖》及《梅花高士》兩件作品均以1150萬元成交,《梅花高士》2011年在北京誠軒的成交價也為1150萬元。張大千《蘇長公行吟圖》2008年中國嘉德估價300-400萬元,流拍,此次估價440-520萬元,以506萬元成交。
張大千《巨然晴峰圖》,成交價:1.035億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此次上拍的齊白石作品還包括《蓮池書院》,該作曾在1995年“楊永德藏齊白石書畫專場”以198萬元的成交,創下畫家當時拍賣紀錄,藏家一直珍藏至今。時隔21年,此次上拍以1500萬元起拍,4600萬元落槌,成交價5290萬元。吳冠中《獅子林》2004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價為185.5萬港元,此次估價2000-3000萬元,流拍。
齊白石《蓮池書院》,成交價:5290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今季秋拍“大觀”夜場“大家”系列推出“我見青山多嫵媚——簪纓世家吳湖帆專題”。中國嘉德春拍所推吳湖帆《萱堂春永》手卷以2070萬元成交,而吳湖帆作品最高價為2011年北京翰海以9890萬元成交的《富春山居圖》手卷。此次該專題重品《錦繡奇峰》是吳湖帆1937年抗戰起筆開始創作,一直到1945年完成,是畫給他一生的知己孫邦瑞的,歷時8年,四次題識,八年抗戰的紀念,意義非同尋常。該作估價1000-2000萬元,最終以遠高于此的4082.5萬元成交。《竹泉春雨》2014年在中國嘉德的成交價為379.5萬元,此次估價80-120萬元,以287.5萬元成交。吳湖帆《蜀主劉備》2011年在北京匡時成交價59.8萬元,此次估價50-80萬元,此次成交價57.5萬元;《臨唐六如絲瓜》2013年在上海天衡以365.5萬元成交,此次估價350-450萬元,此次成交價402.5萬元。
在其后上拍的“三絕合璧”:《篆書丈夫處世散語中堂》、《撥弦獵雁圖》、《致胡洪開印》2組4方,包括齊白石贈送嘯天將軍楊虎的作品,藏家將齊白石詩、書、畫、印組成一個小組合。該作估價2200-3200萬元,最終以5175萬元成交。《工蟲花卉四幀》以1012萬元成交,但也有3件高估價作品流拍。
林風眠1960年代作《山居話舊》2003年在香港佳士得的成交價為21.5萬元,2013年在北京誠軒的成交價為575萬元,此次估價500-800萬元,以575萬元成交。1947年作《瓶花》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成交價為458萬元,此次估價380-480萬元,流拍。
齊白石“三絕合璧”:《篆書丈夫處世散語中堂》《撥弦獵雁圖》《致胡洪開印》二組四方,成交價:5175萬元
“河山色染——繪出新中國”是此次嘉德“大觀?近現代”設置的另一個特色專題,新中國成立后,一大批從民國走過來的老畫家,在承接了民國中國畫革新思想的同時,客觀上受到“文藝為政治服務”政策指引,創作具有新內容要求的中國畫。該專題涵蓋了20多件作品,其中,關良《豐收圖》估價220-320萬元,此次成交價為782萬元,早在1997年,該作在香港蘇富比上拍時,估價僅為5-7萬元,且在當時流拍。蔣兆和《學做拖拉機手》以483萬元成交。賀天健1953年作《北國風光》1999年在中國嘉德以57.2萬元成交,2005年在北京榮寶成交價為352萬元,此次估價680-880萬元,以805萬元成交。李可染《林區放筏》2013年在保利香港成交價為1058萬港元,此次估價600-800萬元,成交價為1610萬元。然而,除此之外,此專題拍賣近一半作品流拍。
李可染《林區放筏》,成交價:1610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賴少其《梧桐山下》2009年在廣州藝拍的成交價為218萬元,此次估價600-800萬元,最終流拍,《行書杜甫詩》也流拍。劉海粟《玉蘭孔雀》2010年在北京匡時估價28-30萬元,流拍;此次估價250-300萬元,流拍。黃秋園《夢游廬山圖》估價580-680萬元,也流拍。
范曾《祥鹿圖》,成交價:713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本場拍賣最后一件拍品——范曾1991年作六尺整張《祥鹿圖》,該作被視為“范曾繪畫藝術的高峰時期之代表作”,這樣的設置讓人饒有興趣——范曾能否“擠進”近現代?在當下環境下,范曾作品的價位到底能達到怎樣的價位?范曾作品的成交真實與否,對一個拍賣公司的品牌專場有怎樣的影響?約15.4平尺的《祥鹿圖》此次估價80-12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713萬元;而在2013年11月16日,同樣在中國嘉德,該件作品估價350-550萬元,當時成交價為690萬元,三年時間,作品上漲23萬元。
成交結果分析:
一,近現代書畫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大
從成交數據來看,此次拍賣1件作品過億,3件作品成交價逾5000萬,近日拍賣前十的名單為:齊白石(3件),張大千(3件)傅抱石(2件)吳湖帆(1件)李可染(1件)。10件作品總成交額約3.83億元,占此次專場總成交額的60%以上。
2011年和2012年,市場成交價集中在300到800萬左右的拍品,這一價位階梯的作品基本支撐書畫市場穩健發展;進入2014以后,單件作品500萬左右的交易額度的拍品在數量上大幅減少,市場高低兩極分化加劇,2000萬以上的更高端拍品卻并沒有受到影響,底價位層面很活潑可愛的一些拍品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易狀態;普通拍品,藏家看不上,行家接不起,懸在半空中。
張大千《荷花》,成交價:184萬元,圖片來源:中國嘉德
從嘉德“繽紛集——聚焦私人珍藏”專場也可看出這一趨勢:專場拍品估價均不超過10萬元,成交率高達97%。張大千《荷花》成交價為184萬元;估價3-6萬元的齊白石《葡萄》以189.75萬元成交,估價2-5萬的吳冠中《荷塘》以161萬元成交,孫文《楷書“安天下倉滿糧”》以161萬元成交,蔡元培《行書五言聯》以108.1萬元成交。
二,品牌效應彰顯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作為中國嘉德,乃至整個近現代書畫的品牌專場,不僅貢獻拍賣公司一半以上交易額,更被視為分析近現代書畫市場的風向標。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當晚的人氣足以彰顯“大觀”這一專場的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
近現代書畫作品存世量大,流通性好,屬于藝術品投資的主流板塊,也是中國收藏的主流板塊。齊白石、張大千作為該板塊的中流砥柱,齊白石具有豐厚的藏家基礎,張大千的國際影響力、認知度極高,提升了傳統中國畫在國際的影響力,二人的價位系統非常穩固,具有極強的市場號召力。傅抱石作為近年來被重新認識的畫家典型,其作品的市場引導作用也不容小覷,他們都形成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品牌”。
三,轉變中的審美趣味
從挑剔的藏家對作品的反饋來看,近現代書畫多年來的審美疲勞還將持續,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牧童雖然是畫家的“招牌”,但藏家更愿意看到的是稀有珍惜的作品。而隨著更多70,80后藏家的入場,近現代書畫的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轉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林風眠作品的藝術價值并沒有被市場充分認識,他的作品價格過千萬的至今也不多。這樣的情況也體現在近年來市場的吳大羽作品的追捧。
四,洗牌還將持續
如果單從“大觀?近現代”從這一場的交易就認為市場回暖,未免顯得過于樂觀,從當晚交易情況來看,藏家對于作品的出價仍舊非常謹慎,對出現在市場上的作品也更為挑剔。在目前信息和數據透明化的市場環境下,一件藝術品如果在3到5年內回到拍場,它對買家的吸引力是不夠大的,“精奇特”的生貨才能吸引藏家的注意力,從這點來說,對于拍賣公司的征集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編輯:陳佳
關鍵詞:解讀中國嘉德大觀 近現代書畫拍賣 霾中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