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高校替課已成產業鏈 學生變“中介”收手續費
“全天候替課,能夠對付各種刁鉆老師,一節課20多元,質量保證不議價。”在全國各大高校,學生課堂出勤率往往與成績息息相關。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高校有償替課現象悄然成風,而替課者大多是學生。
隨著需求的增加,替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校園中的灰色產業鏈。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都分布著或大或小的替課群。這些替課群人數不等,多的有七八百人。隨著學生需求的變化,“服務”的內容也從替課延伸到拿快遞、帶飯、替考、替黨課、替早操等。而提供這些“服務”的大多是在校大學生。
大學替課成產業鏈,公共課成替課“重災區”
“求一女生明天5、6節替課。”在“渤大兼職替課群”中,這一消息發出3分鐘后就有人“搶單”成功。只要在這個群中發消息提出替課需求,私聊談好價格后,就會有人替課簽到。
然而,這一現象并不只存在于渤海大學。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在全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替課已逐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成為大學生兼職的選擇之一。
在群查找中,輸入“替課”兩字,就可以發現多達數百個替課群,涉及全國大多數省份。群內人數不等,有的群有七八百人之多。例如,一個名為“北京海淀總部替課總部”的替課群,覆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群人數394人。
據群中一名提供“替課服務”的學生說,賣方“接單”后,雙方會談好價格,買方提供細節,如學號、班級和姓名等。之后賣方會在課堂上給買方發去老師上課的照片,買方確認后通過移動支付方式支付薪酬。整個過程雙方無需見面,買賣雙方也不知道彼此身份。
“風險越大,難度越大,收費則越高。”另一名從事“替課服務”的同學告訴記者,替課收費標準是按照課程長短和替課的難易程度來收取費用的。一般一節課40分鐘,收費25元,課時越長收費也就越高。如果課上有隨堂作業、回答問題、隨堂測試等情況,還需另外收費。
在這些五花八門的替課“項目”中,不同的課程類別“受歡迎程度”不同。根據記者觀察,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課等公共課程和體育考試,是大學生最愛尋找替課者的。
“這些課程的內容實在是無聊,可是不去,成績又和簽到次數掛鉤。去的次數太少,還有可能被掛科。”北京某高校大學生告訴記者,這類課程由于上課人數較多,一般幾個班一起上課,老師不認識學生,替課不太容易被發現。
在這些群中,除了提供“替課服務”外,還有人發布信息提供帶飯、代取快遞、代簽到、體測代跑、代購、流量充值等“服務”。
學生變中介,替課需交“手續費”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如果想要進入某些“替課群”,還需要向“群主”等管理者交一定的“手續費”。而這些“替課群”的組織者大多數也是在校學生。
湖北某大學學生周小安告訴記者,她曾去替課群找人幫她上課,進群前,被要求向群主交1元“手續費”。
據記者了解,像周小安這樣進群要交“手續費”的替課群并不在少數。在這些“替課群”中,需要交“手續費”的群相似度很高,有著統一的標識,在群簡介中都自稱是“品牌替課”。這些群的地域遍及全國各個地區,涉及江南大學、揚州大學、寧波大學、濱州學院、三峽大學等多所高校。
在這些需要繳納手續費的群中,所有提供“替課服務”的群成員被群主禁止發言。如果有人發布尋找替課者的消息,不會得到直接回復。據其中一位從事替課“服務”的同學透露,“群中的生意由群主統一進行管理,分配給合適的人員,然后群主會從替課費中抽取5~10元不等的管理費。”
而在另外一個名為“北京大學替課代課總部”的群中,則通過繳納保證金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該群群公告寫道:“替課的、找替課的,都要在群主這里交一部分保證金。如果出現替課不去的情況,將會把替課者的保證金交給找替課者,作為精神補償。”
一替課群群主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替課群中活躍的替課群體大部分是在校學生。“這些替課群的群主和從事替課的人員幾乎都是學生,他們就是想多賺點零花錢。”
“來群里找人上課的特別多。”從事替課的大學生萬源告訴記者,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是兩節課連著上,收入30元。“我一周至少能替20節課。在各大節日前后,好多人急著出游和回家,生意特別多,‘收入’也比較多。”萬源說。
替課背后是學生與學校課程安排的矛盾
有償替課已經不止一次被媒體曝光批評,同學圖省事,任課老師對待同學的出勤率“一刀切”成為替課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尋求替課服務,有些高校學生認為自己確實有苦衷。大學生小何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家中剛好有事不能去上課,可是這門課如果不到,不管什么理由都會直接被扣考勤分。“這是老師當時定下的制度,說是為了一視同仁,保持公平,不能通融”。
事實上,針對替課這一現象,各大高校也是“奇招”頻現。據相關報道,四川大學曾采用“簽到神器”,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統一的編號,上課時輸入自己對應的編號,可以用來點名簽到、答題、為課堂評分。南方醫科大學采用了微信線上問答點到的方式,學生都要用微信實名制加入學校的教務微信平臺或其他相關的商業平臺。除此之外,一些高校還采用了輔導員巡堂、設置考勤委員等辦法來阻止學生逃課和替課。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石萍告訴記者,她的課堂上還沒有發現過找人替課的現象。她偶爾要求學生簽到,但不是期末成績的唯一參考標準,出勤率所占的比重很小。
石萍還認為,找人替課是學生缺乏責任感與擔當力的表現。“又想要學分拿文憑,但是又不肯腳踏實地上課學習,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同樣也是在破壞社會的誠信體系。”
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云教授則認為,既然一些學校存在這樣的替課行為,就值得學校和教師們反思。“如今大學替課成為一種產業,學生這么做當然是難辭其咎的。但是,一些課堂和課程缺乏吸引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師繼續采取‘填鴨式教育’,這種情況只會愈演愈烈。一方面,學校要強化校紀,大力打擊替課行為;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教學質量,對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和教師進行整改,‘替課熱’自然而然就會受到遏制。”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高校替課 產業鏈 學生 “中介”收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