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想繼續紅
擇一事,終一生。
今年,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爆紅網絡,豆瓣評分高達9.4,還在B站收獲了6萬彈幕。片中修復文物的師傅們,也一夜間成了“男神”,擁有眾多“迷弟”“迷妹”。
如今,《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大電影即將于12月16日登陸影院,由導演攜原班制作人馬重現經典。
昨天,該片在北京故宮敬勝齋舉行了發布會。參與電影發布會的嘉賓,也有濃濃的書卷氣——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文物修復師屈峰和亓昊楠、導演蕭寒、音樂人姚謙等。
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望進古老故宮深處,近距離展示稀世珍寶的“復活”技術、文物修復師的日常生活與修身哲學。
而大家都好奇,電影版和三集的電視版有什么區別?蕭寒導演表示,82分鐘的大電影說的還是這些文物修復師的故事,但是放入了很多紀錄片沒能納入的素材,還著重描繪了兩代文物修復師間彼此尊敬的感情。而且影片去掉了所有旁白,完全用師傅的同期聲來呈現。
“創作手法是按照電影長片來的,但表達的主旨,和紀錄片一脈相承。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電影的氣質,會更抒情。”蕭寒說。
此外,音樂人姚謙還為該片創作了主題曲《當我在這里》,由獨立音樂人陳粒演唱。
姚謙昨天還自曝曾因為看得入迷,連面都煮糊了兩次,還曾發過微博來“以自身來觀物,以物來觀自己,假日看《我在故宮修文物》收獲!”來安利這部片子。他說, “我特別欣賞年輕時就沉浸在喜歡的事情上專注的人,那是一種很純粹、很感人的事情,我自己就做不到。”
古老的技藝,假以最妥帖的拍攝手法和傳播方式,一樣能吸引到年輕人。《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最好的例子。最早,這部紀錄片是在央視播放的,可真正大火特火,卻是在豆瓣。
導演蕭寒還認真地把B站的彈幕都看了,“看到王津師傅花8個月最后修好了那個鐘之后,突然間我就看不到畫面了,都是一片 淚目淚目 的彈幕。”
有人說,這部片就是故宮最好的招聘廣告。網友紛紛留言“就是來故宮掃地也行啊”。
此言著實不虛。《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后,鐘表館的游客明顯增加;王津老師坐個公交車都會被圍觀,在加拿大還碰上粉絲求合影。
據透露,今年故宮招新,報名人數激增,應屆的年輕人尤其多——2萬人報名,最后選了70多個,可見競爭的激烈。
但面對這一夜變網紅的種種,木器組的屈峰師傅還是那樣淡定,之前他修文物的感悟可是被網友瘋轉的:“這只是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吧。出名吧……這不是我的事,還是有點忐忑。”
不過,12月的院線是兵家必爭之地,一部非商業的紀錄片進院線, 需要勇氣。
蕭寒表示,他們已經在眾籌平臺發布了大電影的項目試水,還會選幾個城市做超前點映。此外,應對年輕受眾,他們還會開發周邊,比如故宮“御貓”的公仔。
單院長還打趣蕭寒:“希望他像他說的一樣, 擇一事,終一生 ,以后不要再拍別的片子了。”
而蕭寒完美接茬:“能被允許到故宮來拍攝,是非常難的事情,這是我的榮幸。”
擇一事,終一生。這樣的片子,記者是一定會去買票支持的。你呢?
編輯:陳佳
關鍵詞:《我在故宮修文物》 還想繼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