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逐夢同步小康 邁向新的長征——寫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85周年之際
新華社南昌11月6日電(記者余孝忠、李興文、王宇、高皓亮)擺脫貧窮落后,是人類社會千百年來不懈的追求;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
85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僅十年之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全國性紅色政權的誕生如一記驚雷,開天辟地。
蘇區人民開始了當家做主的新生活,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治國理政的偉大預演。
然而,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等被迫戰略轉移。新中國成立后,飽受戰爭創傷的贛南老區人民脫貧的步履依然蹣跚。進入新世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贛南老區面臨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
共和國不會忘記。2012年6月,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贛南紅色故土吹響了圓夢小康的新號角,原中央蘇區踏上了跨越發展的新征程。
這是一如既往的初心——協力同創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沿著石階,華從祁一級一級攀上村后的蛤蟆嶺,在一棵標著“華欽材”的松樹前點燃香紙,跪拜祭奠。“當年父親跟著共產黨走了,為的是有一天我們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老人的眼里充滿懷念。
80多年前,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華屋小組26歲的華欽材和村里的16位華氏兄弟參加革命。出發前他們相約到嶺上栽下17棵松樹,約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
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華屋的17棵松樹,只是贛南紅色傳奇的一個縮影。贛南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有悲壯的故事。
85年前,一群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用他們的熱血和信念,開始了建立人民政權的偉大探索和嘗試,秉承讓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的樸素初心,打土豪分田地,喚起了工農千百萬。人民當家做主,進行土地革命,發展經濟建設……當時,贛南這片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迅速迎來蘇維埃政權的鼎盛時期。
由于國民黨軍事上的瘋狂“圍剿”,經濟上的嚴密封鎖以及當時黨內的“左”傾錯誤的影響,中央蘇區形勢危急。
瑞金淪陷、蘇區淪陷,為創建、保衛中央蘇區和蘇維埃政權的贛南人民,陷入了血雨腥風之中。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歷史欠賬過多,加上地理、自然因素制約,贛南這片紅色故土經濟發展嚴重滯后。
據統計,2011年,贛州市人均生產總值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1%,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8%。這里有貧困人口215萬余人,占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貧困發生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全市逾四成農戶住著透風漏雨的危舊土坯房,7萬多戶山區群眾不通電。
贛南人民的窮,是黨和政府的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號令一經發出,立即付諸行動。
2012年6月,《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翻開《若干意見》,45條236個支持事項中,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力度、加強農村電網改造、提升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從《若干意見》的出臺,可以看出,黨中央決心以愚公移山的意志徹底改變這里的落后面貌。”贛州市委黨史辦副主任胡日旺說,從當年打土豪、分田地,到今天改造農房、改造電網,共產黨初心不改,為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是一諾千金的答卷——攜手同圓脫貧致富的小康夢
“山下的太陽比山上的值錢!”在于都縣羅坳鎮移民搬遷安置點古嶂新村,統一規劃的新房樓頂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格外耀眼,60多歲的陳佛生不禁感慨,在深山里住了大半輩子,也窮了大半輩子,自打從山里搬出后,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
搬出大山斬窮根。在贛南大地,這樣的“搬天換地”仍在繼續。
贛南的脫貧是江西的工作重點。截至2011年底,贛州有貧困人口215萬余人,約占全省貧困人口的一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那是不完整的。”近年來,革命老區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重點,贛南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從中央到地方,從干部到群眾,同心攜手,砥礪前行,贛南匯聚起向貧困宣戰的強大力量。
80多年前,老區人民為支持革命,把一批批年輕人送上戰場。今天,為促進中央政策更快更好落地,國家39個部委的年輕干部來到贛南對口幫扶,每批為期兩年,今年第一批期滿,第二批接力,這一約定直到2020年。
截至目前,國家層面支持贛南蘇區的政策文件達125個。
為了贛南的發展,江西不遺余力。
“對贛州的政策項目‘只做加法,不做減法’。”4年來,江西省級層面出臺支持贛南蘇區的意見或方案達40個,今年江西傾斜支持贛州市地方政府債券額度120多億元。
立下軍令狀,打響攻堅戰。
贛州市2482個市、縣機關單位掛點幫扶932個貧困村,6萬多名干部與30.82萬戶貧困戶結對幫扶,不脫貧就不脫鉤。
精準扶貧點燃了贛南百姓多年的脫貧夢想。
“現在政府扶貧力度大,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干,今年養的3000多只三黃雞已經出籠,我打算明年養一萬只。”談起養雞,尋烏縣留車鎮飛龍村村民劉國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劉國峰與貧困的不懈較量,是贛南老區人民堅定信念、苦干實干的生動寫照,這樣的勁頭在贛州隨處可見。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4年來,共產黨人在贛南寫下了脫貧攻堅一諾千金的時代答卷:
贛州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貧困發生率由29.9%下降至9.3%;10.4萬人搬出了深山庫區,全市近300萬名農民告別土坯房,29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以解決……
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說,4年來,老區干部群眾奮發圖強、苦干實干,贛南大地激蕩著脫貧攻堅的時代強音,贛南有信心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
這是一往無前的征程——齊心同繪振興發展的新畫卷
經過7年技術攻關,如今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生產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是國際競爭對手的兩倍,技術水準躋身世界動力鋰電行業前列。
爭創一流,敢為天下先,這樣的拼勁闖勁,在贛州隨處可見。
“贛南蘇區本身就是在舊制度上產生的新事物,具有創新的底蘊;今天的贛南,傳承著這種敢為人先的擔當。”贛州市中共黨史學會秘書長凌步機說。
位于贛州市南康區的贛州港是全國首個內陸口岸國檢監管試驗區,如今南康的家具借助贛州港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但就在2014年,這里還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山丘,當時南康的家具產業正遭受從沿海進口木材成本高企的陣痛。
可不可以建一個內陸口岸直接從國外進口木材?
“一開始我們也有畏難心理,但為了南康幾十萬家具從業人員的未來,我們決定闖一闖!”南康區副區長鐘定巖說。
2014年10月動工,3個月后直通運營,項目創下了“贛南速度”。有了監管區,每立方米木材進口綜合成本可減少900元。
南康的“無中生有”,是贛南“敢想敢干”的縮影。如今,贛南大地振興發展的步伐鏗鏘:
——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為振興發展注入強勁活力。被列入全國首批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創新啟動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建設,打造百個旅游扶貧重點鎮……如今,贛州市正著力推進68項省級以上層面批復的試點事項,示范效應逐漸顯現;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為振興發展增強內生動力。依托稀土、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中國稀金谷”;緊貼國家產業導向,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城……贛州市獲得8個國家層面批復的重大產業平臺,是江西乃至全國擁有國家級產業平臺較多的設區市;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振興發展提升支撐力。縣縣通高速、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工、昌贛鐵路客專建設加快推進……今年全市安排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28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曾經關山重重的贛南正變成通途,贛州經濟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
2015年贛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6%,增速居全省第二;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逆勢上揚,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12%。
“一些指標從‘后進’變成‘領跑’,加速發展的贛南正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強勁板塊,對全國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有著標志性意義和示范作用。”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麻智輝說。
書聲瑯瑯。伴著清晨初升的太陽,興國縣平川中學高二八班的學生鄢鑫和同學們迎來新一天的學習,他的曾祖父參加紅軍壯烈犧牲。
“作為紅土地的傳人,我們會傳承蘇區精神,學好本領,今后為家鄉振興發展貢獻力量。”鄢鑫說。
“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贛南這片紅色故土孕育了偉大的蘇區精神,這種精神已經融入贛南人的血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85年滄桑巨變,85年風雨同舟。贛南,這片英雄的紅土地,又以一往無前的勇氣開啟新的征程。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逐夢 小康 新長征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創建8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