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藥科技醫藥科技
運動神經元病無病因可查 或與基因相關
運動神經元病是以損害脊髓前角,橋延腦顱神經運動核和錐體束為主的一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臨床以上或(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癱瘓為主要表現,其中以上、下運動神經元合并受損者為最常見。本病病因至今不明。雖經許多研究,提出過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重金屬中毒、營養代謝障礙以及環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說,但均未被證實。
產生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
1、 神經毒性物質累積,谷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 線粒體能量代謝異常,神經細胞膜受損。
3、 遺傳基因突變,其中SOD1, TDP43等基因已明確。
號外1:
英國科學家發現運動神經元疾病相關新基因
近日一個由英美等國科學家組成國際研究小組稱,他們找到了一個與運動神經元疾病(MND)相關的新基因,有近40%的運動神經元疾病是由該基因變異引起。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該類疾病最常見的致病因素。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神經元》雜志上。
該研究小組對來自芬蘭的MND患者和英國威爾士的一家庭成員的基因情況進行了研究。該威爾士家庭有著多年的遺傳病史,家庭中許多人死于早發性MND和神經退行性變疾病——額顳葉癡呆(FTD,也稱皮克?。?。研究人員通過DNA(脫氧核糖核酸)樣本分析后發現,兩組人群在9號染色體上存在著一個同樣的基因變異,他們的C9orf72基因中的DNA重復序列多達數百個,而正常人的C9orf72基因中只有20個DNA重復序列。雖然C9orf72基因中這種“重復擴增”的確切作用目前還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有可能是這一活動打亂了運動神經細胞的多種機制,最終導致其功能衰竭和死亡。
通過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在北美、德國和意大利有該種遺傳病史的人身上找到了同樣的基因變異。他們發現,有38%的遺傳MND與此變異有關。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十分致命,病患一般在兩至五年內即會死亡。人們熟知的漸凍人癥即是該類疾病中的一種。9號染色體被認為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頭號嫌犯,但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究,科學家雖已確認該區域與運動神經元病顯著相關,卻一直沒有確定與該疾病相關的基因。而C9orf72基因的發現無疑對理解運動神經元疾病具有重大意義。
號外2:
科學家:手指長度與運動神經元病風險相關
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無名指與食指之間的相對長度與運動神經元病患病風險有一定聯系。與以前許多類似研究一樣,這背后的原因仍然是睪丸激素的影響。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神經病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測量了100多人無名指與食指間的相對比例,其中有40多人是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結果發現,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無名指往往比食指更長,且兩者間的長度差較普通人更大。
不過本次研究認為,運動神經元對睪丸激素有一定的依賴性,如果胎兒時期接觸的睪丸激素過多,可能會導致成年后運動神經元對睪丸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從而增加患運動神經元病的風險。而無名指與食指間的相對比例,已被廣泛認為是胎兒在母親子宮中接觸睪丸激素含量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接觸睪丸激素越多,無名指就會相對越長。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為分析運動神經元病的病因提供了線索,但還不能單憑手指長度來預測人們患運動神經元病的風險。
編輯:趙彥
關鍵詞:運動神經元病 與基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