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花甲之年赴大陸創業 促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
八旬臺商李瑞河的茶緣與鄉情
“我的根在大陸,祖輩數代與茶結緣。南投、漳浦都是我的家鄉;感恩時代,感恩兩岸和平發展帶給我們的紅利。”81歲的臺商李瑞河在南投的李氏家園重建落成典禮時這樣說。
李瑞河的茶緣,可以上推至其宗族的來臺始祖李正直。兩百多年前,李正直從大陸漳浦攜家人和稻谷茶種,乘船渡海來到臺灣,最終落腳南投縣名間鄉大車路村。這里山清水秀、樹木蔥蘢,環境、氣候像極了漳浦老家。在嘗試了各種作物的種植后,李家逐漸以種茶為生,到李瑞河已是第七代。
“我18歲開始協助父親開拓市場,經常只身騎腳踏車載著茶葉行上百公里路,從高雄一路賣茶到屏東、嘉義……”李瑞河回憶說。
源于對茶葉種植、制造、銷售的獨特技術和經驗,1961年,李瑞河在臺南開設了第一家“天仁茗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天仁茗茶在臺灣這座小島上,開設了近60家的茶葉直營連鎖店。
然而,1990年,臺灣股市大動蕩,李瑞河旗下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他變賣個人資產清理債務。1993年,年近花甲的李瑞河輾轉來到大陸創業。
“全世界大陸喝茶的人最多,市場最大。要投資,一定要到大陸,沒有第二選擇。”李瑞河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毅然來到祖籍地福建。
“臺灣茶本來就來自福建,不管茶種,還是制茶工藝、飲食習慣,都與福建一脈相承。”李瑞河把自己形容為“摸著石頭過臺灣海峽”的冒險者。
深諳茶葉經營之道,李瑞河在大陸的投資駕輕就熟:他首先在福州成立了天福茶葉有限公司,建立1500畝的高山茶生產基地,接著又先后在閩侯、漳浦建設分別生產綠茶、花茶、烏龍茶和茶食品的工廠……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天福茗茶在大陸各大城市開設了1270多家連鎖店,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多家茶葉及茶食品工廠,2家茶博物院,以及“唐山過臺灣”石雕園,建設了全球第一所茶專業高校——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我在大陸取得了令我難以想象的成功。兩岸的和平發展成就了我在大陸的事業,我在大陸事業的成功讓我有條件恢復我在臺灣的本業。”李瑞河說。
與此同時,李瑞河的家鄉南投縣的茶產業也發展蓬勃,全臺灣近80%的茶葉產自南投。在李瑞河的牽線搭橋下,南投與漳浦的茶葉交流深入且頻繁。
“漳浦縣是我的祖籍地,南投縣是我的出生地,都是我深愛的家鄉。”李瑞河說,“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我希望他們能友好合作,共同發展。”
現在,李瑞河一年有10個月居住在漳浦。他笑稱,和南投相比,漳浦這個家鄉更親切,“年輕時我就離開南投,兒時的玩伴都已陰陽兩隔。在漳浦住了23年,朋友很多,來來往往,無比快樂。”
如今,李瑞河在出生地名間鄉松柏嶺重建了“李氏家園”,共有三層,分設“隴西堂”“李家史館”“天仁、天福史館”等展館,兼具展示、祭祖、茶文化交流和接待功能。
“我希望子孫后代透過‘李氏家園’記住李氏家族兩百多年間兩岸遷移的歷史,銘記唐山過臺灣的歷史,認識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一脈相承的關系。”李瑞河說。
李瑞河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傳承中國的茶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為此,他開辦了茶博物館、茶學院等文教機構,挖掘中國數千年的茶歷史,向全世界傳播茶文化。
“21世紀是中國茶的世紀,因為中國在崛起,中國人正走向全世界,中國茶和茶文化也必將走向全世界。”李瑞河說。
編輯:韓靜
關鍵詞:臺商 茶緣 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