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感通人民之心,凝煉中國之魂
——訪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
新華社杭州11月3日電(記者馮源)“雨過天青”“水印千年”“意象中國”……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召開期間,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美學江南——中國人的生活藝術”展覽,用青瓷、書畫、印刷、絲綢等中國文化元素吸引了諸多中外嘉賓的目光。
“向全世界說好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要讓外國嘉賓看到,‘和靜內美’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到了今天,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活在年輕人的手上。”回顧策展初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教授表示,藝術家應當始終堅持在當代語境中,激發中國傳統藝術的創新活力,把優秀的傳統活化到今天,回饋到世界,這也是他兩年來學習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心得。
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回顧當年,許江感慨地說:“無論是學校的工作,還是個人的創作,都獲益于對《講話》的學習。每當想起那個面對面的現場經歷,如沐清風,總讓我深深地浸沒在一個巨大的文藝語境之中,往還于一個時代的心靈風云里。”
“當前的文化發展是在全球境遇之中的發展,中國的文化精神要得到時代性的置換和提升,就需要對這一傳統進行時代性的轉換,形成創造性的內涵,就需要藝術工作者遵循《講話》精神,感通人民之心,凝煉中國之魂,深耕生活大地,創造藝術高峰。”許江說,自己多年以來致力的“寫意油畫”也是一種凝煉。“油畫是西方傳到東方來的,但是中國的油畫必須根植在中國的土地上,引入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就賦予油畫以中國氣派。”
2015年7月初,第9號強臺風“燦鴻”侵襲浙江,驟雨方歇,許江就趕往杭州灣畔南北湖邊的一處葵園寫生。畫葵13年,在他的心目中,葵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寫照。“不同于中國傳統詠物畫的對象梅蘭竹菊,葵是草根的,也是堅強、熾熱和燃燒的。”
“風雨后的葵園,許多葵倒伏了,但是也有許多葵挺立著,恰恰是倒下的前者支撐著后者。當時有兩位老婦人看我寫生,一個說‘葵倒了不美’,另一個人反駁說‘怎么不美,泰山壓頂不彎腰!’”許江感慨地說,聽到這番對話,自己的創作體驗頓時廣闊起來,“如果不在人民中間,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
“人民的文化修養與審美水平正在日益提高,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藝的主體,這就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許江說,“藝術家應該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在時代的大生活中與人民心連心,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與人民化為一片,進而像切近自身一樣切近民身,如體驗己心一樣體驗民心,像表達自我一樣表達民意。”
誕生于1929年的中國美術學院是我國第一所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近年來,學校提出了以“鄉土為學院”的藝術創作和教育主張,要求師生深入村鎮社區和生產建設第一線,切實地接觸現實,了解生活,在共同生活、共同經驗、共同命運中創造與人民血肉相連、感同身受的藝術。
如今,無論是浙江省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還是杭州中國畫雙年展、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等系列藝術展覽,中國美術學院的創作團隊都成為其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
第十次文代會召開在即,許江說:“在‘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的時代境遇中,文藝工作者更應該遵循《講話》精神,重建思想深度、情感溫度和語言強度兼備的藝術面貌,從切身的歷史感和思想經驗中,創造出一種充分介入人民日常世界的、深度參與社會進程的新藝術。”(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許江 中國人的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