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品電子盤+:股市樓市之后的歷史選擇
“卷首語”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洗禮,中國人已經逐漸改變了計劃經濟時代的財富觀,積累了許多投資經驗,短短幾十年時間里,中國催生了世界第一的投資市場,股市、樓市、期貨、信托、基金……西方有的投資渠道,中國都有了。
快速發展導致中國的投資市場雖然大,但卻并不完善;股市的低迷、樓市的反常、投機心態的盛行,都在說明中國當下的投資市場已經嚴重失衡,這種失衡造就了“中國散戶”這樣一個充滿悲壯與坎坷的群體,他們以自己的血汗錢支撐起中國巨大的市場,卻總是成為被洗劫的人群,除此之外還要承受社會輿論甚至道德壓力,顯而易見,有失公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興衰的道理同樣適用于投資市場:散戶興,則市場興。要讓萬億“中國散戶”站起來,不能只靠刺激,更重要的是反思問題、創新模式。
藝術市場+文交電子盤+互聯網+金融“的藝術品電子盤+”就是基于上述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新事物。
中國式投資市場:價值缺失,干炒盛行
世間萬事都有其客觀規律,投資市場也不例外,這個基本規律就是:有價值才有增值,有增值才有紅利——說白了就是:沒有創造新價值,哪來的錢可分?
但反觀我們當下的各種投資,卻正是這樣分得不亦樂乎,也讓中國民眾有了一種奇怪的思維:不問價值來源,只求高高回報,這也是中國散戶悲劇的根源之一。沒有創造新價值,但大家卻在分錢,分的是什么錢?
答案就是:散戶之間彼此搶奪財富,一群人牛市的狂歡背后,是另外一群人的破產跳樓。
如果是“投資”是一種共享經濟,那么中國式投資顯然已經違背了這個規律,根本沒有實現共贏,而是走向了“投機”,極端的投機就是賭博——有句老話叫做“十賭九輸”,簡單透徹。
毋庸諱言,股市亂象、樓市泡沫、P2P丑聞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價值沒有增加,回報卻瘋漲,這種現象被稱為“干炒”,干炒的結果必然是擊鼓傳花,只要有“最后一棒”的存在,“中國式散戶”就會一直存在,總有最后一群人的財富被洗劫;不創造新的價值,你爭我奪、洗劫散戶的怪圈就不可能打破,中國的大眾投資渠道就始終難以打開。
結果就是,要么中國的社會財富向國外流失,要么就是野蠻的民間熱錢暗潮涌動。
藝術品投資是股市之后的風口
中國的投資市場如此巨大,中國老百姓的投資意識越來越強烈,但中國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卻空前狹窄,仔細分析起來無非這六大原因:
1、 股市在經歷過九十年代的歷史紅利期后亟待轉型,近年股災頻發,民眾日益對其喪失信心。
2、 樓市分化嚴重,一二線城市投入太高且政策不明朗;三四線城市庫存嚴重,增值困難。
3、 基金投資、信托理財門檻太高,不適合中國廣大平民投資者。
4、 銀行儲蓄和理財回報屢創新低,跑贏通脹都很困難,難以吸引民眾。
5、 P2P在盛極一時后也逐漸剝去高回報的光環,打回原形;頻頻跑路導致政策收緊。
6、 諸如貴金屬交易所等投資場所頻遭管制叫停,一批類似交易場所面臨政策困境。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中國百姓苦于尋找投資渠道的時候,人民幣貶值大潮隨之而來,使得百姓財富雪上加霜,當下一個有目共睹的趨勢是,咱們中國的東西,除了房子,其他的東西貌似都越來越不值錢。且不說找一個好的投資渠道,連找到不易貶值的資產都很難。
但是,危機危機,顧名思義,危險同時蘊含著機遇。 這個機遇,就是近幾年已經確認成為趨勢的“藝術品投資”。投資,就得先找到不容易貶值的東西,藝術品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東西。
藝術品投資對中國百姓來說可能是新事物,但在發達國家的投資體系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股票、地產并列為當代社會投資三駕馬車,這三駕馬車中國已經拿來了兩架,但最重要的這一架,卻在中國尚未普及。
之所以說這是“最重要的一架馬車”,主要有3個原因。
1、 中國當下急缺有效資產,當概念股、碳排放權、不良債權都成為資產的時代,凝聚著文化共識、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品沒理由缺席。
2、 與其他國家相比,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藝術品資源占有絕對優勢,理應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顯然這也是中國高層已經意識到的。
3、 藝術品本身具有天然的抗通脹屬性,西方國家常常將藝術品作為經濟蕭條時期的抗通脹利器,換言之,當前兩架馬車失靈的時候,正是藝術品發揮作用的時候。
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高層政策頻出、民間市場活躍。在藝術品市場這件事情上,中國政府和民眾毫不費力地達成一致,發出同樣的聲音,這說明時機已經來臨,藝術品投資必將成為中國未來十年投資市場的風口,這是歷史的選擇。
藝術品電子盤+:藝術品市場的升級
然而,舊有的藝術市場體系仍然不能抓住這重大機遇。提到藝術品投資,許多人都說“水太深”。水太深的主要原因是傳統藝術市場與市場經濟體系沒有完成對接,我們今天沒看到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很大程度上是農業經濟時代和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所以產權、公開市場定價、增值保障、流通體系這些市場經濟的成果無法與傳統藝術市場對接,而一旦如此,藝術市場就成了小眾市場、精英市場、專家市場,是少數人的封閉市場,社會上有再多的熱錢都不敢進入這個行業——請問人類歷史上哪一個行業的興起,要求投資人個個都是專家?那豈不是核物理畢業才能投資新能源、計算機系畢業的才能投資互聯網?但這么滑稽的事情,在舊有藝術市場體系里卻是常態:投資藝術品必須得是懂藝術的行家。
因此,要把握歷史機遇、攫取歷史紅利,就必須進行模式創新——早期藝術品電子盤應運而生。藝術品電子盤是傳統藝術市場的升級版,它將金融和互聯網與藝術市場進行了嘗試性對接,降低了門檻,使非專業的投資者都能參與分享藝術品增值,迅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進入藝術品行業,隨后啟發、產生了了現有以郵幣卡為代表的文交電子盤。然而與任何新事物的命運一樣,早期藝術品電子盤也經歷了試錯和原罪,出現過監管失控、暴漲暴跌,許多投資人虧損嚴重,直接引發了政府的政策干預,致使今天許多人對藝術品電子盤帶有極大的成見和懷疑,而這些問題,也沒有在現有郵幣卡電子盤上得到解決。
然而,歷史終究要前行,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問題而倒退到計劃經濟時代。作為中國創新藝術市場的領導者,藝術家公盤仔細研究和分析早期藝術品電子盤的問題根源,找到了升級方案。
公盤發現,早期藝術品電子盤、現有的郵幣卡電子盤雖然引發了巨大的市場效應,但同樣陷入了中國股市同樣的問題沼澤:缺少價值支撐,陷入干炒怪圈:它們通過一對多的方式實現了產品的流通,但其模式自始至終都沒能解決3大硬傷:
1、 掛牌發售的資產包缺少資產屬性,人為估價、沒有完成保真確權,導致后期無法流轉,直接爛尾。
2、 嚴重缺乏價值支撐,資產包尚未增值,盤面已經迅速飚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價格倒掛,然后伴隨斷崖式跌落。
3、 發售方短期套利走人,缺乏長線運營,殺雞取卵,嚴重傷害散戶利益。
總而言之,早期藝術品電子盤幾乎就是中國股市的簡化版:莊家不提供價值,靠掠奪散戶為生,而散戶之間同樣是弱肉強食,你死我活;早就背離了投資的本質:眾人拾柴火焰高,集中力量辦大事。
經過數年研究實踐,藝術家公盤成功實現了藝術品電子盤的升級換代,在舊有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郵幣卡電子盤基礎上,推出了創新有效的新型藝術品電子盤+—藝術家公盤限量藏品電子盤,并且率先在行業內提出“藝術品電子盤五大定律”:
“藝術品電子盤五大定律”
“藝術品電子盤+”作為新型電子盤交易模式,是對備受詬病的舊有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郵幣卡電子盤的全面升級。與之相比,藝術家公盤率先提出并嚴格遵循“藝術品電子盤五大定律”:價值投資、實物交易、體系支撐、產業對接、持續流通,以往文交所電子盤出現的各種問題,本質上是因為違背了上述五大定律而出現的歷史問題。
基于此,藝術家公盤推出的“藝術品電子盤+”是以藝術家的市場運營、價值發現和價值分享為核心,建立了“藝術家-原作-限量藏品”的價值關聯,強調與藝術產業的對接融合,解決傳統藝術品市場常見問題,實現“保真確權、市場定價、增值運營、促進流通、信息對稱”,促進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和普及化的創新業務拓展,滿足新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型的、增量發展的投資、收藏、消費市場需求。與早期備受爭議、問題頻發的藝術品電子盤相比,藝術家公盤體系內的電子盤有著五大絕對優勢:
1. 國有平臺
公盤電子盤依托的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是經國家版權局、北京市政府批準設立,國家級、全國有、綜合性的文化資源交易集團,是國內第一個國家級版權交易公開市場,國內最早文化產權要素市場平臺之一,領先的互聯網+、金融+、文化+、第四方交易市場平臺,與當下許多泥沙俱下的交易平臺相比,擁有毋庸置疑的安全性、合法性、權威性和政策優勢。
2. 產業對接
早期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郵幣卡交易盤與產業脫節,局限于一種簡單的“交易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市場效應,但本質上是發售者與散戶的利益爭奪,這種市場效應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對產業有所促進,也沒有使藝術家真正受益,甚至恰恰相反,藝術家常常淪為利益爭奪的炮灰;在經過反市場規律的粗暴運作之后,最終的負面輿論壓力往往落到藝術家身上。
藝術家公盤電子盤以中國藝術產業的高度進行思考和設計、強調交易市場與藝術產業的對接融合,將原先就存在的、碎片化的行業經行整合,形成合力,解決傳統藝術品市場常見問題,實現“保真確權、市場定價、增值運營、促進流通、信息對稱”,促進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和普及化的創新業務拓展,滿足新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型的、增量發展的投資、收藏、消費市場需求。
3. 價值投資
公盤“藝術品電子盤+”在所有電子盤中率先實現了“價值確認+增值保障”,簡言之,首先得確認東西得是“資產”,得有價值,然后還得讓這個東西能夠持續增值。
公盤率先在行業內實現“公開市場確認價值”——以第三方權威機構評估為參考,以真實的市場交易產生實時價格;其次是確保藝術品在交易過程中不斷產生新價值,這樣才有足夠的價值分享給大眾投資者。
什么是“價值投資”?
?投資的東西得是“資產”
投資投資,顧名思義,你投的是“資產”,只有資產才能保值增值,所以沒人去投資空氣、購買反物質。
藝術家公盤推出的限量版畫交易,與當下其他版畫電子盤最本質的差異,就是公盤電子盤上的版畫與原作價值掛鉤,而公盤上的原作是藝術資產——特別提醒,并不是隨便從大街上找一張原作都能叫“藝術資產”,只有在公盤上完成保真確權定價、產生大數據的才能成為“資產”。
限量版畫本真資產屬性不強,但它一旦與原作資產的價值掛鉤,那么它就有權代表藝術家和原作的價值,藝術家升值則原作升值,原作升值則對應的版畫升值。所以,不能干炒版畫,干炒版畫本質上與干炒郵幣卡沒有任何區別(此句請默讀三遍)當然,限量版畫自身也有一定價值,但光投版畫自身的價值,沒什么太大空間。在公盤電子盤+模式里,你投的是“版畫的價值+版畫代表的價值”——就像西方人信仰耶穌,信仰的是“耶穌+上帝”,因為耶穌有權代表上帝。
?投資的東西得能夠持續增值
一切投資都是為了回報,要有回報可拿,那就得要求你投的東西一直在增值。傳統藝術市場、舊有藝術品電子盤、現有郵幣卡電子盤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連資產都不是,也沒有人干活,光靠人為拉高價格制造價值空間,東西沒增值、價格卻貴了——這就叫泡沫,泡沫的結果就是崩盤。
在藝術家公盤上,藝術家不光有人投錢,還有人幫藝術家“干活”,這樣藝術家才能增值——單純燒錢沒有用。公盤內有專業的藝術家經紀人機構對長期簽約的、當前市場價值低估的藝術家進行持續的市場推廣,有人投錢,有人干活,藝術家本來被低估的市場價值就公平體現出來,然后隨著藝術家的知名度的擴大、學術地位和藝術價值的確認、人們對藝術家的了解和對其藝術品愛好的增加,對藝術家今后市場價值預期的提升,藝術家的作品和藏品價值也就會不斷的提升——藝術家實現增值,投資者獲益。
3. 長期回報
早期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郵幣卡電子盤的通病就是短期行為,缺乏持續的增值和運營,藝術家還來不及升值就已經崩盤,這違背了投資市場的客觀規律。只有給與足夠的時間,藝術品投資這架馬車才會真正發揮作用,藝術品優秀的保值增值屬性才能作用于社會。
公盤式藝術品電子盤上掛牌交易的藝術家,全部由專業的機構和專門的資金進行至少五年的長期運營,確保藝術品源源不斷地持續升值,也因此確保了投資者能夠源源不斷地分享收益。
4. 靈活流通
早期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郵幣卡電子盤,要么干炒虛擬份額,要么干炒標的物,其流通性隨著價格瘋漲而越來越差,等到價格倒掛時注定成為死盤,最后的接盤俠們要么無貨可提、要么提一堆根本沒價值的標的物。
公盤式藝術品電子盤獨創了可消費、可投資的流通模式,使大眾在低價投資精美的限量版畫同時,分享了藝術家的增值、藝術品的時間價值、版畫自身的價值,而且打通文化消費的出口:投資者既可以選擇提貨版畫實物來裝飾家居,也可以享受兌換原作的服務;簡言之投資者至少有三種流通選擇:轉手交易版畫獲利、提取版畫回家、兌換原作回家或者轉手交易。
“電子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健康良性的藝術品電子盤應該對藝術產業有所促進,應該能夠良性對接互聯網、金融等現代市場經濟的成果,以實現中國藝術市場的普及化、大眾化。
藝術家公盤推出的新型的藝術品電子盤與舊有的藝術品電子盤和現有文交電子盤有著本質的不同,其核心在于改變了它們的一系列原罪問題:干炒、亂定價、真偽不辯、權屬不清等備受詬病的缺陷,回歸“價值投資”,讓廣大投資者真正得以分享藝術品行業的歷史紅利,從此遠離套牢、死盤、價格倒掛等問題。
對于藝術家公盤而言,電子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資產化、普及化、大眾化——“藝術品電子盤+”理念下的“藝術品電子盤五大定律”都是公盤價值觀的具體體現。“藝術家公盤”體系內基于原作的“藝術品交易盤”、基于限量版畫交易的“書畫藏品交易盤”以及未來基于藝術版權的“版權交易盤”皆是有機生態,無論形式如何改變,公盤的產業理想從未動搖,“藝術品電子盤+”是公盤的一小步,但可能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大步。
編輯:陳佳
關鍵詞:藝術品電子盤+ 股市樓市之后 歷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