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未成年人遭性侵 調整訴訟時效還不夠
二審稿增加的規定后面還應補充一句“訴訟時效期間當然適用于起算前的階段”。在未來刑法修改時,刑事追訴時效也可以借鑒這次民事立法的經驗,作出類似調整。
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民法總則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這一重要立法變動,體現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憲法規定,“兒童受國家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進一步規定,“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民法總則是國家民事基本法,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內容,當然也應盡力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充分保護。
此前一審稿征求意見時,著名民法學者梁慧星教授撰文提出,“考慮到中國社會傳統觀念,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家庭、家長往往不敢、不愿尋求法律保護,有的受害人成年之后有了法律知識尋求法律救濟時,卻被告知訴訟時效期間早已屆滿,即使法院受理案件也難以勝訴”。如今,這一意見轉化為國家立法,難能可貴。
草案一審稿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這被稱為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也適用該期間。草案又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開始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若沒有“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之情形,未成年人知道了遭性侵和知道了性侵者是誰,3年的訴訟時效時間就從她知道時開始計算了,3年期滿后再追究就困難了。顯然,這很不利于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必要做出前述增補。
但我認為,二審稿增加的規定后面還應補充一句“訴訟時效期間當然適用于起算前的階段”。否則,好像滿18周歲后才能追究性侵者,遭性侵后至18周歲之間的這段時間反而不能起訴侵權人了,這是荒唐的。
另外,未成年人遭性侵的時效保護期限長,未來起訴時也可能面臨舉證難的問題,這怎么辦?例如王杰利用“百色助學網”性侵多名女童案,代理律師即稱,受害人的附帶民事賠償請求很難獲得法院支持,因為受害人當年看病的醫療費收據等證據也丟失了。建議將來配套立法時,借鑒知識產權的立法經驗,可由法律直接規定一定數額的賠償。例如,著作權法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類似規定,是否可以考慮借鑒納入?
當然,這一立法只是解決了未成年人將來成年后想追究性侵者民事責任的問題,若其還想追究其刑事責任,就不是民法總則所解決的問題了。但我認為,在未來刑法修改時,刑事追訴時效也可以借鑒這次民事立法的經驗,作出類似調整。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未成年人 性侵 訴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