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森林旅游:游好更要管好
塔里木森林公園的綠意沁人心脾。
張綺云攝
森林旅游近年來憑借“親近自然”的優勢,贏得游客青睞。林業部門先后建立了一批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野生動物園、自然保護區、沙漠公園。以湖南張家界、浙江千島湖、四川九寨溝等為代表的森林旅游勝地享譽海內外,并成為推動區域旅游和經濟發展的龍頭。
“雨林按摩”舒適愜意
盛夏酷暑,“一蟹走田涯”網友走進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徒步其中,就像做了一場‘雨林按摩’。明媚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在身上,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帶來絲絲清涼,讓皮膚感受這份舒適愜意,身心得以放松。”
在北京碧山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玫看來,游客鐘愛森林旅游,是因為森林中有“新鮮空氣、有意思的動植物、當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以山貨為主的餐食”。
然而,森林旅游不等同于到原始森林里徒步或探險。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張玉鈞對本報表示,面向森林開展的生態旅游,實現了森林文化功能,森林文化首先體現在它具有獨特的美學特性。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規劃系主任唐承財表示,近年來,中國森林旅游正在由粗放的森林觀光向精細化的科普教育、休閑運動、養生康體、生態度假等多元化業態體系發展,例如森林馬拉松、徒步穿越、極限運動、森林生態露營地等。
對于森林旅游,游客選擇各不相同。“一蟹走田涯”喜歡攝影,希望在旅途中分配更多時間來拍攝,所以他喜歡自由行。游客陸森則選擇跟隨導游進入海南呀諾達雨林,“導游會提醒游客不要隨意觸摸植物,尤其是手上有傷口的情況下更要注意。”
生態扶貧一舉多得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2016中國森林旅游節”上透露,2015年,中國森林旅游游客量超過10.5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產值達7800億元。
中國如此龐大的森林資源,怎樣利用才合理?怎樣開發才能可持續?“美國的三文魚河是一條著名的漂流線路。河上有多家服務商,都接受政府管理并嚴格執行環保措施。”張玫介紹,每一位游客來漂流,都會接受戶外培訓,比如篝火的余灰需要打包帶走。每年六、七、八月,有上萬人在這條河里漂流,但森林和河流都保持得像沒人來過一樣。
“以美國緬因州阿卡迪亞國家公園為例,它周邊幾個小鎮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可以對訪客人流進行有效承接、主動疏導。在阿卡迪亞,森林景區是外來游客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通道,也拉動了當地居民的就業與增收。”中景旅游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羅迪說。
在唐承財看來,如何運用資金是關鍵。他表示,一方面,國家應針對森林資源保護出臺投融資政策,依靠行政與國有銀行的力量,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財政專項保護資金,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的資金缺乏問題。另一方面,在建立科學合理旅游開發的前提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森林旅游開發,明確森林旅游必須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利用相互優勢合作共贏開發森林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旅游對于生態扶貧也有突出貢獻。它具有就業門檻低、輻射帶動面寬等優勢,通過發展森林旅游,周邊百姓“不離鄉、不離土”,就能得到合適的工作。
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海螺溝國家冰川森林公園為例,去年,公園共接待游客125.98萬人次,實現森林旅游綜合收入12.47億元。在森林旅游的帶動下,周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654.1元,森林旅游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景區管理還需加強
在發展過程中,森林旅游也遇到多種問題。羅迪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直言:“我所接觸的森林景區在規劃設計時,往往刻意添加太多‘人工造景’的痕跡,而沒有依托當地植被品種和林地風貌‘順勢取景’。森林作為景區,其實完全具備‘一步一景’的潛質。”
張玫則指出森林旅游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很多國家公園里都沒有徒步線路標示,也沒有野營設施和管理措施,這導致它們只能提供一日游。“要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就得投入很多資金去蓋酒店。可一旦投入巨大,投資商就要追求游客人數,反而導致游客森林游體驗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羅迪看來,國內森林景區普遍處于“屬地保護有余、旅游服務斷檔”的階段,不過吉林長白山的設計和管理做得較好。長白山景區利用“森林+生態+文化”的疊加效應,配以周邊交通系統和景區內部“住宿餐飲+休閑度假”業態的升級,全面激發了森林景區主導的旅游消費產業。
“景區設計管理方需要重視,如何‘潤物細無聲’地幫助游客近距離體驗大自然。”羅迪說,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內景區路線的規劃設計,便充分考慮到了森林植被、內部湖泊、高山峻嶺、貝殼沙灘、海角峽灣、大西洋海岸線以及淺海海生動物等各類原始生態資源保護與體驗式展示。
針對目前中國森林旅游處于起步階段及發展緩慢的情況,唐承財提出了兩點建議:聘請高水平規劃團隊,全面指導森林旅游開發與管理;摸清區域旅游市場需求,策劃開發差異化的森林旅游產品體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森林 旅游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