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多約束自己 少苛責他人
據報道,在貴州省貴陽市5處匝道監控點中,花溪大道上都司高架橋匝道處車輛違法最多,很多車輛不按序排隊、壓實線插隊。4個多月中,貴陽交警電子警察共在此抓拍了近10萬起壓實線行為,平均每天700輛車違法。
“本來就很堵了,還添亂”“又是為了創收”“抓拍這么多,依然擋不住,有什么用”……這則新聞一出,批評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在談論處罰是否過嚴時,我們應該先關心北京一位出租車司機的命運。
不久前,在103國道北京通州段,為躲避一輛突然壓實線變道的小轎車,一輛大貨車猛然轉向,結果側翻壓扁一輛正在等紅燈的出租車,造成出租車司機當場死亡。在這起事故中,出租車司機這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對身處貴陽的司機來說,這10萬起壓實線的處罰,確實是突然多出來的壓力。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他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違了規,或者會覺得處罰太嚴厲。但對于北京那位出租車司機,如果他還能表達意愿,肯定會呼吁對交通規則執行得更加嚴厲。因為這樣,他也就不會遭受無妄之災。
當規則管到自己時,哪怕只是多一點點束縛,不少人仍會感到不自在。當破壞規則的危險發生在別人身上時,哪怕千里之遙,都能產生“人同此心”之感。那些抱怨電子警察處罰太嚴的人,前幾天可能也都在對那位北京司機抱以同情,并大聲譴責違規變道。這樣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反映在輿論上,就是太關注“應然”而很少關注“實然”。
所謂“應然”,是指應該呈現的狀態。老人倒了有人扶、旅游景區不亂刻、路上開車守規矩……這些社會的細節問題,如果從“應然”角度來看,都是現代社會必備的條件,實現起來并不困難。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確很難理解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出現,比如去年四川成都兩個司機竟然會因為開車變道而大打出手,甚至引發全國性大討論。其實,這些匪夷所思的背后,哪一條不是當下社會的現實存在?只不過我們常常越過當前的問題,過多地關注它們本應呈現的樣子,而忽視了其演變的路徑。
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從每個人認清“實然”的態度開始。批評抱怨指責易,看清問題的癥結進而解決問題難。從現實做起,每個人真正做到約束自己、寬容他人,才會少一些“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磕碰,多一些遵守規則、倡導文明的和諧。
(摘編自10月28日《光明日報》,原題為《多些“實然” 少些“應然”》)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31日 05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司機 貴陽 出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