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廣東10月31日電(記者 林儀等)歷時3個月,兵分三路,走訪調研11個市,發放460份調查問卷,召開12次會議,八易其稿……日前,一份沉甸甸的專題調研報告提交至廣東省政協第三季度常委會議。“這個報告是我近期看過的有關科研創新的最好的幾個報告之一。”已經認真看了兩遍的廣東省副省長袁寶成對調研報告贊不絕口,并表示將充分采納報告所提建議。
此次調研報告是一個主報告后附有四個分報告,包括《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要創新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創新發展情況的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珠三角九市2014-2015年創新能力主要指標的比較分析報告》和《廣東若干創新能力指標國際比較》,數據翔實,條理分明。“這四個分報告很好,便于我們思考問題。”省政協常委、省政府原副秘書長江海燕高度肯定了這一做法。
7月至8月,省政協以主席王榮、副主席林木聲、唐豪為顧問,由社法委跨專委會組織委員,并邀請省發改委、科技廳、發展研究中心和社科院等單位組成三個調研組,就此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后與省直有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座談,分赴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個自創區所在市實地調研和召開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并赴上海張江、江蘇蘇南等國家自創區調研。八易其稿后,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專業性的調研報告提交至常委會議。
秉著講真話建諍言的理念,調研報告直言珠三角自創區建設仍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政策尚未完全落實、創新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協同創新推動不夠、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有待優化等嚴重制約了珠三角自創區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調研報告提出,加快制定落實中關村“6+4”、“粵12條”等主要創新政策的實施細則和相關指引,推動各級政府抓緊完善自創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加快出臺《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適時制定自創區建設的專項地方性法規。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創新體系,政府要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服務與協調,支持重點科技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廣泛開展核心和關鍵技術攻關。鼓勵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利用國際資源能力,實行國際化布局和高端化并購重組,著力培育和催生一批領航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新型研發機構與創新服務平臺,構建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撐,完善創新人才的引進、激勵與管理服務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深化體制改革。
自主創新的原動力來自哪里?自主創新投入的主體是誰?自主創新依靠的對象是誰?9月28日上午,省政協常委會議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焦點放在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
“創新的主體在于企業。”常委們一致認為,創新根本上是市場行為,根本動力來自于市場。但據調研組的問卷調查顯示,31.6%企業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呈“下降”或“波動”趨勢。而企業最希望得到的支持類型前兩位分別是資金和人才。
常委們認為要加大科技與金融的融合,使創新有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建議建立創投、多級資本市場,特別是向中央申請,建立“廣東科技創新投資銀行”。更多的常委建議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著力構建以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為特色的廣東創新創業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的人才環境。
省政協常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巡視員黃玲建議,借廣東留學人員聯誼會新近成立之機,將其作為吸納海外人才的一個重要的平臺。黃玲十分贊成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支持高校、國有科研機構利用自有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建設人才公寓與公租房等”建議,“這是具有突破性的建議,提到了點子上。”
有常委提出,政府既要“賽馬”,又要“相馬”,但絕不能“買馬”,其中的關鍵在于政策。“現在出來的政策非常多,調研報告反映落地很難。”他建議用“洪荒之力”抓好政策的落地,及時反饋政策執行的情況,并進行完善。還有的常委提出,只要自主創新政策能夠落地,哪里創新都可以,不局限于珠三角地區,也不突出粵東西北地區。
王榮指出,在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過程中,除了要切實把握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的關系之外,還要把握好促進自主創新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引進創新人才與培育本地人才的關系、“龍頭”帶動與區域協作的關系,推動自創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他強調,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凝聚人心、匯聚智慧和力量方面的獨特優勢,為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匯聚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