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八問西方制度:肆無忌憚的權錢“旋轉門”
編者按:11月8日是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投票日前夕,新華社以美國大選為切入點,組織對西方政治制度進行調研,播發“八問西方制度”深度解析稿件(一組八篇),揭露美國“金錢政治”和西式民主弊端。
美國總統選舉三輪電視辯論結束后,特朗普與希拉里兩名總統候選人共同出席一場慈善晚宴,特朗普在發言中諷刺“這是希拉里首次對大型商界領導人聚會講話不收費”,而希拉里則自嘲稱不收費是“特殊優待”。
在美國權力圈中,高官卸任后演講天價收費不過是個“小兒科”。透過現象看本質,西方制度冠冕堂皇的“畫皮”后面,隱性權錢交易早已根深蒂固,利益輸送如“旋轉門”一樣“自然、合法”。
在西方,只有極少數“愚蠢的”政客才會直接受賄拿錢,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因被控受賄而辭職,而絕大部分“聰明的”政客都采取間接方式獲利。
其一是揮舞“白手套”,讓權錢交易更加隱晦。媒體揭露,美前副總統切尼幫助他曾經擔任總裁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服務公司哈里伯頓在伊拉克拿到了訂單;希拉里在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國務院為克林頓基金會捐款者提供便利。
其二是采取類似“延期兌付”形式實現權錢交易。所謂“延期兌付”,就是在職時不收錢,但一旦離職則去公司等利益集團任職謀取好處。這種現象被歐美公眾稱之為“權力旋轉門”。
在歐洲,近年來最典型的“旋轉門”有兩例:一是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卸任后僅數周就擔任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高管,而施羅德在任期間曾極力推動俄向德輸氣項目;二是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巴羅佐今年7月加入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令歐洲輿論大嘩。
在美國,“權力旋轉門”現象更是屢見不鮮。許多官員們在仕途和從商之間不斷轉換,企業高薪便是對其當政期間“努力”工作的回報,或者干脆將自己人安插到政府部門。
還有的政客離職后“下海”開咨詢公司,提供所謂“戰略性建議”。前總統克林頓的國防部長科恩離職兩天后就創立了咨詢公司,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塞繆爾·伯杰、前白宮辦公廳主任托馬斯·麥克拉蒂等也步其后塵。《紐約時報》指出,他們“巧妙地”為華盛頓政府部門與利益集團牽線搭橋,出售“打通門路的本事”。
歐美不少媒體指出,退休或離職高官“旋轉”后,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內部消息及在擔任公職期間積累的各種人脈關系為新職業謀取利益。如果這些官員在位時就考慮以后的出路,則極可能會對其決策產生影響。
最觸目驚心的利益輸送乃是權力與院外游說集團的結盟,這已儼然打入美國政治大廈的地基之中。美國政治圈對這樣的資本操縱與利益交換習以為常,甚至并不把這看作腐敗。
地處白宮北面的K街是華盛頓的游說業中心,數萬名說客云集,有美國“第四權力”中心之稱。英國《觀察家報》稱其為“世界上最腐敗的地方之一”。
以K街為代表的院外游說集團已經滲透到美國權力架構的所有層面,這些職業說客在企業與政客之間長袖善舞。說客們并不只是為各種利益集團叩響權力之門,事實上他們也為政客們服務,建立起“雙通道”。
對于一個政客來說,競選就是拼錢,沒有企業與富人的金錢支持一切都無從談起。在美國,新世紀以來總統候選人的競選花費動輒都是數億美元,一名參議員需要花費起碼2000萬美元才能保住自己的席位。
于是,權跟錢自然就走到了一起。有院外游說集團的牽線搭橋,議員們只要“正確投票”,他們的競選賬戶便不會缺錢。一遇到選舉,許多說客會搖身一變,成為議員競選委員會會計或政治顧問,籌錢并指導現任議員謀求連任。事后說客們再重操舊業,這時就可以同得到他們幫助的議員進行交易。
美國最高法院2010年1月裁定,企業和工會有權無限制地在大選周期內向支持且獨立于候選人競選團隊的組織,即“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此舉更為權錢交易打開法律方便之門,不受限制的政治獻金成為左右總統、國會及地方選舉的關鍵。
對此,美國前總統卡特嘆息,美國正淪為一個“寡頭統治國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政治募捐往往暗含附加條件。英國《獨立報》一針見血地指出,企業花微不足道的一點錢就可以控制美國的“民主政治”。
更讓人震驚的是,說客與政客可以換位,形成又一道“旋轉門”——當一些說客們入主政府內部一些實權職位的同時,另一些政客們則結束自己的從政生涯,擔負起游說工作,為他們的政治關系人提供資金。
白宮的一些高級官員都曾經當過說客。小布什時代,有10多名說客在白宮任職,如時任總統辦公廳主任安德魯·卡德曾是一名為汽車行業服務的說客。另一方面,政府官員和政客則紛紛投奔K街。1998年到2006年間,共有2200多名前政府雇員成為說客,其中包括200多名前國會議員或政府部門首腦。
院外游說集團的獨大引起公憤,但改革是光打雷不下雨。奧巴馬總統曾出臺舉措予以限制,但淪為空文。媒體調查發現,被其提名為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副部長的威廉·科爾與國防部副部長的威廉·林恩都是說客出身。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權錢“旋轉門”表明西方政治制度陷入系統性腐敗,想要糾偏談何容易。前國會議員、“反游說英雄”迪克·齊默的故事頗有“啟發性”。齊默在上世紀90年代曾試圖推動一項限制游說的“旋轉門法案”,但遭到否決。后來,齊默離開政壇,自己也成了一名說客。K街贏了。(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八問西方制度 肆無忌憚 權錢“旋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