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安徽石臺:“綠水青山”鑄成“金山銀山”
人民網石臺10月26日電(李闊 姚慶林)“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1200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駐足于池州市石臺縣境內的秋浦河邊,寫下了《秋浦歌十七首》。詩仙揮灑筆墨縱情描繪著秋浦河和周邊的群山,充滿著如畫如夢的意境。
時空穿越千年,當年詩仙筆下的青山綠水依舊,卻已成了當地發展旅游,生態致富的“金山銀山”。
10月12日至14日,人民日報·人民網“圖說安徽”新聞攝影團隊走進石臺縣進行采風活動,探訪最美“山鄉”的發展之路。
千年古縣已成最美“山鄉”
沿著玉帶般的秋浦河邊行進,一眼望去盡是碧綠的群山,山間薄霧尚未散去。行駛20多公里后,攝影團隊來到了聞名遐邇的牯牛降風景區。
在牯牛降景區內,有潭水青碧,峽谷幽深,怪石遍布,古木如蓋的龍門潭;有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居住著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后裔的“嚴家村”;還有四疊白練直掛崖壁,如雪似玉,曲折回環,似從天來的“四疊飛瀑”……
在牯牛降內,一個個帶有當地特有地貌特征的景觀,令攝影團隊成員贊嘆不已。距牯牛降不遠的“蓬萊仙洞”景區內,氣勢恢宏的溶洞地貌特征,更令攝影團成員感嘆,紛紛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自然的奇觀。
來自皖北的《淮南日報》攝影記者焦孝誠對石臺縣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印象深刻,“石臺縣的公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山美水清,令人神怡!”
同焦孝誠一樣,不少外地游客來到石臺縣后,都對這里“一步一景,景隨身行”的景色迷戀。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與石臺縣長期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旅游興縣,切實加大對生態的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力度有著重要關系。
石臺縣置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人口11萬,生態資源豐富。當地立足生態做文章,是安徽省內唯一一個“一縣一業”專做生態旅游的山區縣。
目前,石臺縣境內對外開放的景點有10個,其中,4A級景區就有6個。石臺縣擁有11萬公頃林地,森林覆蓋率達84.5%,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大氣負氧離子濃度華東第一,縣內主要河流水質達到二類以上標準,山澗水可以直接飲用,被譽為“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和“中國天然氧吧”。
“為讓‘山鄉’更美,石臺縣率先在池州市范圍內制定相關文件,從制度上建立起‘呵綠’、‘護綠’的根本保障。”石臺縣委書記李軍告訴記者,石臺縣堅持先行先試,積極推進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生態提升工程,大力實施河道疏浚、河坡護理、河魚禁捕等生態修復工程,“全方位打造山水秀麗生態美、鄉村清新環境美、經濟發展特色美、人民幸福生活美的‘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
生態已成石臺人致富法寶
10月13日,在仙寓山下,一個現代化飲用水生產基地正在有條不紊地生產。從10多里外牯牛降山下引來的山泉,經過一根根管道源源不斷地進入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中。最終,一瓶瓶富硒水經組裝后運到倉庫,等待銷往世界各地。
據石臺縣的一位官員介紹,當初,南京紅太陽集團負責人應邀到臨縣考察項目時,未能談攏。石臺縣迅速抓住機會邀請該企業負責人到本地參觀。在考察牯牛降時,紅太陽集團負責人對這里的生態和水質表現出濃厚興趣。“牯牛降山上流下來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制作礦泉水成本很低,他們當即就決定投資建廠。”
“公司之所以選擇石臺縣作為飲用水生產基地,最主要的是看中了這里的水質。”紅太陽富硒生命源水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世界村生命源水”水源取自仙寓山(牯牛降余脈)中的一股天然富硒涌泉——“考坑”泉。經專家多次檢測發現,礦物質含量特別豐富,尤其是硒元素較多,有益身體健康。
紅太陽富硒生命源水項目是石臺縣近年來依靠生態資源打造休閑養生產業的一個縮影。石臺縣是中國三大富硒地之一,大氣負氧離子濃度是世衛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35倍,十分適合休閑養生。
近年來,石臺縣在加大保護生態的同時,依托良好的山水環境、富硒的農特產品等特色養生資源,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為主的“養生產業”,不僅帶動了村民致富,也推動了全縣旅游業升級發展。
在距離仙寓山不遠的大山村一戶村民家中,來自上海的退休老人陳師傅,已經在這里住了近2個月。“這里的空氣和水都非常好,整個人好像都變年輕了!現在我每年都要來住兩個月,遠離城市的喧囂,融入原始的山水。”
在大山村內,像陳師傅這樣的老人還有數十名,“最少都住一個星期。”如今,大山村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來常住,呼吸清新空氣,渴飲富硒山泉,品嘗農家土菜。甚至有外地游客專門訂購桶裝富硒水,讓村民定期郵寄。
陳招龍是仙寓鎮人,十幾年前到甘肅、合肥等地打拼,如今在合肥經營了一家家具公司。這兩年,隨著家鄉旅游養生產業的發展,前來仙寓山和牯牛降的外地游客越累越多。去年,陳招龍回到家鄉,在仙寓山下興建了一座依山傍水的“云里居”農家樂。
“外地朋友來到這里可以吃土菜、住民宿,在山間徜徉,猶如在云端生活一般。”陳招龍說,“云里居”正式運營半年來,游客絡繹不,幾十間客房供不應求。
如今,休閑養生產業已在當地已初具規模,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收入,也讓石臺縣成為蘇浙滬游客心目中的休閑養生福地。
依托生態優勢鑄就“金山銀山”
石臺縣仙寓鎮仙寓山上,一條古代徽州商人外出經商的山間通道,至今保存完好。這條被稱為“徽饒通衢”的古徽道上,數百年前鋪設的石板,見證了當年徽商發展的奇跡。
據了解,作為對外的主要通道之一,“徽饒古道”和它所在群山見證了石臺縣歷史發展過程。“在‘徽饒古道’之上行走,仿佛能夠看到歷史上徽商挑著擔子,翻山越嶺經商的樣子。”銅陵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進感嘆道。
無論是數百年前,石臺人靠山吃山販賣茶葉,還是如今打造生態養生發展旅游都是在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
記者采訪發現,整個仙寓鎮居民大半收入都來自旅游業,“可以說一座翠綠的青山,就是群眾獲得源源不斷收入的源泉。”《合肥日報》攝影記者張大崗說,石臺縣的綠水青山不僅美麗,而且還是帶動群眾致富的法寶。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仙寓山上的“徽饒古道”、秋浦河上的怪潭漂流、百丈崖攀巖已經成為周邊省份的驢友探險游、自駕游的熱門景點。整個“十一”假期,石臺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1.2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3202萬元。
據了解,石臺縣將“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作為發展戰略,將生態旅游確定為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發揮旅游“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作用。數據顯示,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2.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3億元,年均增長12.9%;財政收入由1.2億元增加到2.2億元,年均增長12.7%。
石臺縣磯灘鄉的朱小根就是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受益者之一。朱小根在秋浦漁村附近辦了一家家庭旅館,以前全家年收入四五千元,現在一年能收入十萬元以上。
“既要呵護綠水青山,又要推進綠色發展。石臺縣委、縣政府提出,依托良好生態和富集資源,發展生態休閑和農業觀光旅游,將旅游作為全縣首位產業,實施首位支持。”石臺縣委書記李軍說,這樣做既促進了全縣經濟的發展,也能帶動了農民的增收,發揮了生態的最大效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石臺縣 生態 發展 旅游 仙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