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何“中等偏高收入”的甜度不高?

2016年10月25日 09:59 | 作者:鄧海建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近日,由中國社科院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共同主辦的《經濟藍皮書夏季號: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5-2016)》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報告稱,中國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正式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此論斷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個大大的問號也懸在很多人的心里:中國已經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怎么我們的收入不是中偏高呢?(10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

一般來說,數字的喜感與百姓的觀感之間呈現戲劇效應,往往是因為標準出了問題。

比如眼下正熱議的個稅改革,有消息說在目前我國的收入結構中,按照有關部門設想,“年收入12萬元”即可稱為高收入群體,進而很可能被列為重點限制調節的對象。這讓不少工薪階層無語而焦慮:比照當下的物價參照系,12萬估計連幾平米的住房都成問題。同樣的,按照世界銀行的這個劃分標準,中國已算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標準實在太LOW了。因為按照這個標準,世界上屬于中上等收入的國家至少有四五十個。然而就像專家所言,中國“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和發達國家幾萬美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除了標準上看得見的過于寬泛之慮,最根本的,還在于人均GDP水平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并不是一個概念:前者更多的體現于國家財富價值,后者才是實實在在的購買力。當然,理論上說,如果居民收入倍增與經濟發展增速是并駕齊驅的、如果勞動報酬提升的比率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那么,人均GDP的甜度也許會更具象一些。

此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另兩個現實背景:一是中國基尼系數截至2015年雖已連續七年下降,但,總體上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作為社會運行的“穩定器”——中等收入群體還不夠壯大,影響消費潛力及內需提振。二是居民收入比重偏低,亟待分配改革著力。比如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數據稱,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實際增速仍低于同期6.7%的GDP增速。簡言之,在自上而下的各種努力之下,仍難以避免“勞動者分得偏少、少數人又分得偏多”之格局,那么,這個時候的“中等偏高收入”概念,別說低收入群體和貧困人口,估計大多人都會一臉懵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一個關鍵目標就是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剛剛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聚焦七大類勞動者群體,目的也就是著眼于“紡錘型社會”建設。在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背景下“分好蛋糕”、讓民眾感受到經濟增長與國力富足的甜蜜度——這才是扎扎實實的獲得感,亦是讓中等偏高收入化為民生福祉的現實路徑。(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等偏高收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网站乱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自拍中文本土欧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