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法院直播首秀看點在效果
網絡直播法官執行案件過程,有利于在全社會凝聚起理解執行、關注執行、支持執行的共識。
說到直播,很多網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蛇腰錐子臉的美女,但18日上午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的卻是一場法院執行直播。執行法官向被執行人宣讀執行法律文書、法警對被執行人經營場所進行搜查、查封公司財務……作為“向執行難全面宣戰”大型網絡互動直播活動的首場,圍觀網友超過了250萬。
執行直播是個新鮮事,但最高司法機關對“執行難”宣戰,卻早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這些年來,自上而下推進的“執行大會戰”隔段時間就會轟轟烈烈上演一次。但延宕至今,執行依然成難,看來,“執行難”并不是幾場“戰役”就能解決的。
要打贏這場執行之戰,首先得找到“執行難”的根源。“執行難”實質是民事、行政案件生效裁決的執行難,刑事案件就很少聽到“執行難”。民事、行政案件為何這難那難。過往法院多抱怨,“執行財產難尋、被執行人難找、執行協助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執行員更難纏”。作為旁觀者,看這些“難”,更多是執行體制之果,而非“執行難”之因。你看18日這場執行,法院上了雷霆手段,雖然形式隆重了些,執行過程還是輕輕松松。 也因此,雖然通過網絡直播法官執行案件過程,有利于讓民眾以最便捷、最直觀的方式見證執行,在全社會凝聚起理解執行、關注執行、支持執行的共識;同時,直播執行也有利于以公開促公正,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倒逼執行人員提高工作能力,規范執行行為,努力提升執行質量、效率和效果。但是,執行直播并不是法院執行工作的真實常態——執行案件若多像18日上午的這場執行一樣,哪還會有什么“執行難”?
應當承認,民事、行政生效裁決的執行本就有易有難。精心挑選出來的執行直播,有標志性的意義,但并不能解決執行中的疑難雜癥。若真是一個“老大難”的執行案件,法院斷不敢向社會公開直播的執行受挫——那豈不是自揭傷疤? 當然,解決“執行難”的外部環境已有很大改善。7個月前,最高法院宣稱要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這是最高法院第一次對外公開解決執行難的時間表。相信這次執行領域的大型網絡互動直播活動,也是最高法院諸多執行改革舉措中的一個。之所以最高法院對解決“執行難”越來越有底氣,甚至還能趕赴互聯網直播的“風口”,關鍵還在于執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執行行為的進一步規范,執行措施的持續強化,以及信用懲戒體系的逐步完善。沒有這些直播前的準備,你直播平臺重金邀請法院來“秀”,多半它都會“躲”。這么看來,法院執行直播“秀”也代表了法院解決“執行難”的信心。(王琳)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法院直播 首秀 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