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大選三場辯論落幕,互黑“鬧劇”如何收尾?
中新網10月21日電(郭炘蔚 張艾京)北京時間20日,美國總統大選最后一場辯論落下帷幕。在此前的辯論因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互黑”而被稱為“史上最丑陋”后,第三場辯論終于回到正軌,雙方就美國內政外交的一系列議題展開激烈辯論。
辯論落幕后,美國大選民眾將在11月8日走進投票站,選出他們心目中更適合擔任美國總統的人選。不過,有著兩位“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大選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場“鬧劇”。無論誰當選,兩方的互相敵視,都將使其面臨一個對立情緒嚴重的美國。
【三場辯論】
從辯論的內容上來看,第三場辯論最為符合大選辯論的本來面目。此前兩場辯論中,有關特朗普與希拉里“黑歷史”的話題占據了很大篇幅,從納稅記錄、“電郵門”、健康問題到侮辱女性的言論,雙方圍繞各種丑聞的攻守搶盡風頭,選民關心的政策問題卻成了配角。
第三場辯論期間,辯論期間,盡管兩人偶爾也會“互嗆”,不過基本都圍繞著政策話題。
在移民政策、槍支管控等熱點問題上,特朗普和希拉里分歧明顯。而在美國人最為關心的經濟政策上,他們均承諾自己的經濟增長計劃能夠促進就業。希拉里重申關注中產階級和提高對富人的稅收,特朗普則再次提到被外界稱作是“讓富人更富”的大規模減稅計劃。
外交政策方面,辯論的觀點交鋒主要集中在中東局勢上。希拉里重申自己反對為了擊敗“伊斯蘭國”,而派遣大規模美軍進駐中東。面對特朗普做出的“讓中東不穩定”的指責,她回擊稱特朗普曾支持入侵伊拉克。
不過,在談到從政經驗時,兩人再次打起嘴仗。希拉里標榜自己從政經驗豐富,稱她在白宮關注擊斃本?拉登行動時,特朗普還在主持電視真人秀。特朗普則回擊她空有“不好的經驗”,所做的事情沒有取得好結果。
縱觀本次美國大選辯論,首場辯論開始時還氣氛平和,雙方握手致意;第二場辯論“互撕”激烈,直到最后才“握手言和”;但到了第三場辯論,雙方從出場到結束也沒有握手。這從側面映射出選票爭奪戰的日漸激烈。然而,缺乏相互族尊重的辯論場,讓民眾深感失望。不少人疑惑,今年的大選怎么了?
【“兩劑毒藥”】
本屆美國大選在2015年大幕初啟時,已經充滿戲劇色彩。共和黨有17名參選人,構成了歷年來“最為擁擠”的初選陣容。與之相反,民主黨僅有3名參選人,結果被認為“毫無懸念”。
然而,經過近一年的辯論角逐、大量的金錢投入、全美政界的總動員,選出的卻是“歷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陣容。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與《華盛頓郵報》10月最新民調,64%的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持負面看法,而53%的民眾對希拉里有負面看法。更有分析人士稱,擺在選民面前的,是“兩劑毒藥”。
產生這“兩劑毒藥”的初選制度,被看作是“黨內精英的游戲”,一直飽受詬病。“維基解密”此前曝光的郵件顯示,民主黨高層刻意打壓希拉里黨內對手桑德斯的競選勢頭,操縱初選。而在共和黨方面,一直對特朗普不甚感冒的建制派,先后力推多位候選人阻擊,但均遭到特朗普狂熱支持者的反彈。
而在大選“決賽”階段,希拉里和特朗普針鋒相對的的“互撕”,也無助于挽回任何一方的形象。隨著辯論的進行,丑聞、舞弊、欺騙和操縱成為新聞高頻詞匯,“歧視”和“說謊”的標簽被牢牢貼在了兩人身上。英國《泰晤士報》評論稱,“美國夢”與美國的社會現實差距日益拉大,但是總統候選人都選擇視而不見。
【一堆難題】
今年美國大選的不同尋常,還在于讓“分裂”成為選舉的主旋律。從共和黨內部,到美國國會,再到美國民眾,各種極端情緒攪動著這次選舉。不論最終誰獲得勝利,如何在這場“丑陋”的選舉之后彌合美國社會,才是最大的難題。
目前,共和黨高層與特朗普之間的不睦已完全公開化。包括眾院議長保羅?瑞安在內的數十名共和黨領袖紛紛收回支持,專注于穩固共和黨的國會多數席位,遭到特朗普猛烈抨擊。
然而,從遠未崩盤的民調數字來看,特朗普的民間支持者仍然忠誠。《紐約時報》稱,這凸顯了共和黨領袖與構成該黨根基的大部分成員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是一個由心懷不滿的選民構成的聯盟,驅動他們的除了政策議題,還有對政府和權貴階層的憤怒。
目前,希拉里在多家媒體的民調中都處于領先地位,她的優勢已經使民主黨開始展望贏得國會控制權。但事實上,無論誰獲勝,都難以改變兩黨互相掣肘的局面,也無力解決給美國社會帶來深深裂痕的種種問題。
而此次大選,讓兩相對立的情況更為嚴重。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指出,81%的受訪民眾認為,在有關美國的重要議題上,兩方支持者甚至無法就“基本事實”達成一致,對另一方的負面態度已經成了此次大選的一個“定義性特征”。分析稱,沒有溝通對話空間、只有政黨惡斗,美國政府未來的運作恐怕更難以順暢。(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美國大選 三場辯論落幕 互黑“鬧劇” 如何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