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公車福利依戀”仍需大力破除
這一輪公車改革已全面啟動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某些公務人員對公車福利的依戀并未完全消除,甚至還存在某種變通心理,或者是“走回去”的期待。大刀闊斧的公車改革在切除病灶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戒除公務人員對公車福利的依戀。
上個月推出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福州“公務的士”,目前已暫停營運。福州市道路運輸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所謂“公務的士”其實是福州公交出租車公司自己冠名,事先并沒有經過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批準。福州市發改委車改辦證實,“公務的士”是企業自身設計的方案,完全屬于市場行為,福州市政府沒有給予任何投入與補貼,也沒有與之簽署任何合作協議。
一度引發不小爭議的福州“公務的士”,原來只是當地公交出租車企業的一個營銷“噱頭”,不但沒有經過當地政府的批準與認可,與政府不存在任何關系,反而讓政府為企業背了“黑鍋”。但仔細思量,問題似乎又不會這樣簡單。
按說,在對公車“斷腕改革”,大部分公車都已經封存的背景下,推出“公務的士”必然是非常敏感的問題,企業采用這種方式營銷,當地政府部門如果具有基本的政策水平,就應該認識到“公務的士”之大為不妥,應當及時予以叫停才對。然而奇怪的是,企業此舉經過媒體報道并引發不小爭議之初,當地政府并沒有對此作任何解釋,“公務的士”不僅如約推出,且陣勢強大,并再次吸引了社會目光。而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公務的士”曇花一現即告暫停,相關部門這才忙不迭與之撇清關系,其中是否存在某種難言之隱呢?
這一輪始于中央并強力推及地方的公車改革,觸動了許多公務人員包括領導干部的“奶酪”,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支持。一些習慣了“出門上車”的公務人員自然會感到不適應,但公車改革勢不可擋,不適應的人也只能慢慢適應。不料,公交出租公司不失時機推出“公務的士”,不但切合了一些公務人員的特殊心理,各項優惠價格與結算方式,更為公款消費實現了“無縫對接”,難怪有媒體稱“公務的士”乃“媚權的產物”。如果公務人員和政府部門真心支持公車改革,心甘情愿與普通民眾一道乘坐公交或自駕出行,面對有“變相公車”之嫌的“公務的士”即使沒有媒體報道和輿論彈議,相關部門也應當站出來明確表示反對,而不至于在“公務的士”暫停之后,才一口咬定政府與之沒有任何關系。假如不是受到輿論批評質疑,“公務的士”或讓某些公務人員“偷著樂”也未可知。
“公務的士”即便完全是企業營銷行為,但企業把營銷噱頭冠以“公務”之名,不但讓政府為之“背黑鍋”,也明顯涉嫌違法違規。這種做法,與之前一些企業推出“××專用酒”、“××專用煙”如出一轍,當地政府不僅應明確阻止,更應當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公交出租車公司在精準開拓某種“市場”的同時,卻在判斷形勢時犯了致命的錯誤,看似迎合某種心態的“公務的士”,卻無法如預想那樣受到當地政府公開的青睞,這應該也是“公務的士”草草收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公務的士”鬧劇式的推出與暫停,以及當地政府對“公務的士”的曖昧態度中不難看出,這一輪公車改革雖已全面啟動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某些公務人員對公車福利的依戀并未完全消除,甚至還存在某種變通心理,或者是“走回去”的期待。這也意味著,大刀闊斧的公車改革在切除病灶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藥物治療”來徹底戒除公務人員對公車福利的依戀。
嚴格說來,“公務的士”并非完全是企業營銷的噱頭,它是公車改革引發公務人員心理陣痛的反應。盡管事件發生出在福州,但問題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一些地方雖然沒有搞什么“公務的士”,然而頂格甚至超標準的公車補貼,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公務的士”?公車改革不易,破除公車福利依戀最難,唯有堅持不懈深化公車改革,才不畏任重道遠。(北青報特約評論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公車福利 公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