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劉鵬:促進體育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

2016年10月10日 09:05 | 作者:劉 鵬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作為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召開,吹響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號角。體育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勵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頑強拼搏、奮勇爭先,表現優異,生動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振奮人心。中國運動員在賽場內外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奧運精英運動員訪港澳受到熱烈歡迎,激發了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在接見第三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強調要充分認識體育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積極意義,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普及全民健身運動,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體育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體育系統要聯系工作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努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一、 認真學習領會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充分認識體育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深刻認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將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建設健康中國,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方針,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把全民健身作為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上升為國家戰略。不斷發揮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體育行業的光榮使命。

(二)深刻認識體育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在健康中國的“大健康”視野下,體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體健康。有規劃的定期參與體育鍛煉是維護生命張力、降低慢病風險、對抗亞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持續不斷的體育鍛煉也是對抗衰老、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的重要方式,在醫生和康復師指導下的體育鍛煉也是治療疾病、加速康復的重要輔助手段。體育可以促進和維護人的心理健康,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僅能改善身體的內平衡,為心理健康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能調情緒、減壓力、強意志,改善認知能力和記憶水平,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有針對性運動干預還是治療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體育還可以有效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促進兒童少年早期社會化的最有效途徑,其作用不僅是促進身體發育,也是讓孩子們在運動游戲中學習社會規則、學會與他人分享、合作和競爭的重要途徑。

(三)深刻認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對體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健康是生命、幸福和生產力的基礎,是公民、社會、國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體育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首要任務,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同時,體育不僅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還是一種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和精神依托,在促進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形成方面,體育具有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體育發展直接服從和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也必將為體育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 全民健身工作成效顯著,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體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全民健身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群體”工作格局,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群眾體育設施遍布城鄉,截至2013年底,我國有各類體育場地共169.46萬個,是新中國建立初期的397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是新中國建立初期的143倍。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89.6%。

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與體育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具體表現為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在地區間、城鄉間發展依然不平衡,公共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程度和利用率依然不高,新建住宅小區配套體育設施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參與全民健身的社會力量動員不夠,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相對緩慢、數量偏少、作用發揮不夠,全民健身的公共財政的投入依然較低,多元籌資渠道尚未建立,全民健身氛圍不平衡、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三、 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要求,全面推動體育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一)以促進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加快建設公平可及、科學合理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逐步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地域、城鄉和人群間的均等化,制定結構合理、內容明確、符合實際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讓廣大人民群眾靠得近、用得上。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供給。大力培育基層全民健身組織,加強公益性和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弘揚體育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弘揚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樹立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理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以創新引領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促進體育與健康生活方式融合

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推動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充滿活力的體育消費市場。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完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規劃、建設、運營,盤活現有體育場館資源,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大力支持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休閑項目,豐富業余體育賽事供給,鼓勵健身休閑設施設備和器材裝備研發與銷售。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立區域間協同發展機制,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形成東、中、西部良性互動發展格局。

(三)貫徹預防為主的健康工作方針,通過普及科學健身、體醫結合提高人民健康素養

加大科學健身指導和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國民體質測試常態化機制,探索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社區醫院等社會資源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建立廣泛覆蓋城鎮鄉村的體質測試平臺,依托體質監測數據庫,建立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制定全民健身傳播行動計劃,拓寬渠道、創新方式,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引領全民健身新時尚。促進體醫結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加強體育運動指導,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

(四)關注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發揮體育的健康服務功能

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全面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青少年體育活動,使青少年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鍛煉興趣,形成終身體育健身的良好習慣。配合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工作,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老年健身體育設施。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開展職工、農民、婦女、幼兒體育,推動將外來務工人員公共體育服務納入屬地供給體系,加大對社區矯正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務供給。

(五)以深化改革促進體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

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按照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快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提高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積極發揮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龍頭示范作用。以足球改革為引領,積極推動運動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競技體育對全民健身的引領和促進作用。發揮好重大賽事對全民健身的帶動作用,以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努力實現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充分挖掘運動項目豐富的文化內涵,加強運動項目的推廣與普及。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大力宣傳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加大對體育多元功能的挖掘與傳播。加強運動員保障工作,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向社會公眾展示健康文明的良好形象。

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部署為體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國體育戰線要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大會精神,全力推進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全面推動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取得新成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體育 健康 健身 中國 建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视频中文有码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