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校園貸”市場存隱患:“套”深“坑”多學生易上當
電腦升級、換部手機、購買健身年卡、長假參團旅游……眼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個人信貸方式提前消費,催生出火熱的“校園貸”市場,電商平臺、專業(yè)消費金融公司、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紛紛把目光瞄準大學生群體,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五花八門,“總有一款滿足你”。
然而,這一新興市場也存在很多問題與隱患:一些平臺和機構通過低門檻借貸引誘過度消費,不注重貸款人信息保護,以違法方式催還貸款……從已經曝光的案件看,某些“校園貸”一直游走在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不僅侵害貸款人權益,還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日前,銀監(jiān)會等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相關地方性規(guī)范文件也已出臺,這些制度能夠有效督導“校園貸”健康成長么?滿足大學生的消費信貸需求,應該秉持哪些原則?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校園金融”創(chuàng)新?請關注本期“民生視線”的報道。
——編 者
“校園貸”市場風生水起
多類金融機構瞄準校園,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guī)模預計可達4400億元
在南京讀大學的劉靜辛家中并不富裕,她還有個弟弟也在上大學。上半年,劉靜辛的手機經常發(fā)生故障。由于擔任學生干部,劉靜辛的社會活動不少,手機是“必需品”,她決定買部2000元左右的新手機。
“手里沒這筆錢,跟家里一次要這么多也不好意思,找同學借又礙于面子沒法開口,我在傳單上了解到校園貸這種形式,打算貸款買手機。”劉靜辛對比了幾個分期購物平臺后,選定了名為“分期樂”的機構,她在網上注冊了賬號,然后在商品頁面選擇分期期數,確認還款日期和需要繳納的費用。提交訂單后,平臺的高校經理找到劉靜辛,審核了她的身份證和學生證,完成合同流程。以后,每月還款日前,劉靜辛可以用手機直接還款。“各種貸款費用、利息差130多元,算了算,合理規(guī)劃一下還款計劃,對生活不會有太多影響。”
除了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不少大學生也選擇電商平臺的消費貸款服務。“買東西超出本月預算就會選擇分期付款,手續(xù)費不算高。”陳玟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二學生,有次她在淘寶上看中一件898元的裙子,可每月生活費只有固定的2000元。急于購買裙子又不希望影響正常生活支出,她選擇了螞蟻花唄分期付款,每個月156.39元,分6個月還清,算下來手續(xù)費不到41元。
“操作挺方便。”陳玟說,系統(tǒng)會提前提醒還款,如果忘記了,對方從支付寶中自動扣取,不擔心逾期。
有些大學生即使手中資金充足,也會選擇分期付款。在北京師范大學讀研一的李宣是個“分期達人”,小到水杯,大到數碼電子產品,她都選擇貸款消費。“先分期唄,自己的錢存起來,萬一哪天有一大筆急需,比如報個培訓班什么的,我也拿得出來。”
易觀智庫《2016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大學生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外,還有電子產品、衣服鞋帽、飲食等其他消費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來源多樣,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超前,對消費貸款需求強烈,67%的大學生認同分期消費。
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則迅速滿足了大學生們的貸款需求——統(tǒng)計顯示,具有代表性的80家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中,56%成立于2015年。各類校園貸產品種類豐富,額度主要為千元左右的小額現(xiàn)金貸款。金融360發(fā)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預計,2016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guī)模可達4400億元,未來一段時期內將保持每年4%—5%的增幅。
“套”深“坑”多易上當
機構過度推廣添“虛火”,漠視風控埋隱患;學生忽視風險咽苦果
快速成長的校園貸市場良莠不齊,風險隱患頗多。
從市場發(fā)展看,很多網貸平臺經營不規(guī)范、貸款門檻低,隨著業(yè)務規(guī)模的擴大,校園市場壞賬過高,風險控制壓力逐步顯現(xiàn),不少機構已在陸續(xù)撤退。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園市場謀求轉型,名校貸計劃升級現(xiàn)有平臺,佰仟金融也下線了學生分期業(yè)務。
業(yè)內人士認為,一些貸款方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對貸款對象疏于審核,缺乏完備風控手段,這種跑馬占荒的模式很難持續(xù)。
“有學生證、身份證就能辦,幾乎不審核就可以簽訂合同,30分鐘到賬!”多名大學生表示,校園貸容易得超出預期——大多數貸款平臺只要求學生填寫身份證、學生證、家長及老師的電話,少數平臺要求學生上傳手持證件的照片,作為身份驗證。學生開通相關賬戶后,線上平臺能在幾分鐘內劃款到賬,開展線下審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簽約流程。
過度推廣也為校園貸添“虛火”。曾擔任蘇州大學“口貸樂”校園代理的鐘原,主要工作是發(fā)促銷傳單、審核借款學生信息,只要達成一項貸款,他就能拿到合同額3%的提成。“想賺錢,就得想各種辦法動員更多人去貸款。”另一家校園貸平臺的代理黃偉杰說,除了發(fā)傳單,他還會帶著小禮物敲學生宿舍門,“大學生面子薄,很多人收了小禮物后會貸款。”
據記者調查,校園貸代理人到高校食堂發(fā)廣告、去宿舍塞傳單的情況非常普遍。許多代理人本身就是大學生,容易取得借款人信任。交際能力強或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常被邀請做校園代理,成為業(yè)務骨干。有報道稱,一些平臺鼓勵還不起錢的學生,去做代理掙錢還款。
許多機構平臺故意設置陷阱,誘騙大學生上當——大多數網貸平臺在宣傳校園貸時,都宣稱利息非常低。事實上,如果加上服務費、違約金、咨詢費等,利息并不低。有的網貸平臺通過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逾期時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高額滯納金。有機構調查表明,一些校園貸的隱形年息高達70%。還有些機構暴力催收還款,導致借款學生出走、自殺,深陷個人征信危機等惡性事件。
信息安全隱患也已成為違規(guī)校園貸孳生的另一毒瘤。許多大學生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在申請校園貸的過程中信息被他人盜用。在福建讀書的吳文娜之前為了幫同學“刷業(yè)績”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信息以及一張本人手持證件的照片,沒想到這些信息被人盜取,用于網貸平臺借款,臨畢業(yè)時,她莫名背上了6000多元貸款。
“許多學生消費觀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識和自我保護常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在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一些大學生在攀比心、虛榮心的驅使下追求過度消費。面對天花亂墜的貸款推銷,不少學生以為錢來得容易,甚至妄想能耍小聰明不還款,結局往往是以貸還貸、巨債纏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夢。
滿足合理借貸需求,培養(yǎng)理性市場主體
嚴格放貸額度、完善風控流程、加強信息保護,引導學生合理消費
近日,銀監(jiān)會等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范包括校園貸在內的網絡借貸活動。銀監(jiān)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辦法》,未來各機構主體在發(fā)放校園貸時,必須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并禁止過度宣傳。“要對校園貸借款人進行資格認定,增加第二還款來源,督促平臺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同時加強對學生合理消費觀念的培育和引導。”這位負責人說。
8月30日,深圳市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率先出臺治理校園貸問題的地方性文件,新政策對風險提示、信息審核、借款成本、借款用途等9項內容進行了嚴格規(guī)范。
“嚴加管理,是為了呵護成長。對校園金融市場如此,對大學生亦如是。”多位專家表示,通過金融創(chuàng)新滿足校園貸款需求,大方向沒有錯。讓校園貸實現(xiàn)供需雙贏,監(jiān)管部門、市場機構主體、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都要負起責任。
首先,管理部門要細化制度,規(guī)范校園貸的宣傳、營銷,禁止誘導式業(yè)務推廣,加強貸款人信息保護。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認為,對于網貸平臺虛假宣傳、違規(guī)銷售及計息,以及倒賣、非法使用學生信息的行為,監(jiān)管部門要暢通舉報、申訴渠道,及時查處并依法制裁。
其次,校園貸平臺自身應規(guī)范業(yè)務流程,加強風控,杜絕僅憑身份證、學生證和所謂的授權書就發(fā)放貸款的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一些“被貸款”事件反映出貸款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漏洞,機構主體應及時“打補丁”。此外,各機構不應為了市場份額一味放低貸款門檻,要切實分析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和還款能力,做到資金風險可控。
黃震建議,各貸款平臺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完善貸款資金流向記錄,實現(xiàn)行業(yè)數據共享,并與征信機構實現(xiàn)聯(lián)網,防止貸款人通過單一平臺重復貸款或跨平臺貸款累積高額本息債務,同時應把學生貸款和消費場景聯(lián)系起來,確保貸款用于學習而不是隨意揮霍。
“治理校園貸旨在培養(yǎng)理性的借貸主體,為建設健康的金融市場打基礎、‘育秧苗’。”黃震認為,雖然大學生多半年滿18歲,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但總體上我們的大學生仍涉世未深,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對金融陷阱缺乏識別能力。“從小學到大學,應在教育中滲透個人信用、金融常識、消費觀念等方面的教育。”黃震說。
“大學生需要從大學時代開啟征信、積累信用,樹立信用意識,培養(yǎng)契約精神,參與誠信社會創(chuàng)建。”道口貸首席執(zhí)行官羅川認為,校方應擔起責任,對學生加強教育,并與金融機構主體和征信機構加強互動,將學生嚴重違約行為記入個人檔案。“得讓學生們腦子里有這根弦兒,虛假借款、不當消費、編造借貸用途理由等違約失信的‘污點’,對個人未來發(fā)展有不利影響。”
編輯:曾珂
關鍵詞:校園貸 校園貸市場存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