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延遲到賬防詐騙的作用不可高估
近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信部、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從立案、偵辦、起訴、審判、個人信息保護、電話實名登記、詐騙電話攔截、涉案資金止付等方面出實招,全方位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其中引起熱議的一條新規是,從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后到賬。北京師范大學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表示,延遲24小時到賬,可以基本上杜絕電信詐騙成功。(9月24日澎湃新聞網)
生活中,人們難免遇到急事需要即時轉賬,延遲到賬會帶來極大不便。而且,向騙子轉賬畢竟是極小概率事件,為了防范極小概率事件而“誤傷”海量的正常轉賬,劃算不劃算?這是很多人疑慮所在。
其實,有關部門顯然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只是規定在ATM上向別人轉賬資金24小時后到賬,而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操作,或者到銀行柜臺辦理則沒有變化。這就是說,ATM轉賬24小時到賬,雖然仍會傷及一些人轉賬的快捷性,但實際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有關部門已盡可能將影響降至最低。為了防治電信詐騙,這樣做也許是值得的,或者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
不過,延遲到賬對于防治詐騙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尚有待觀察。我的看法是,它會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可高估。看上去,延遲24小時到賬給了受害人足夠的醒悟時間,問題是,只要騙子沒收到錢,就會想方設法不讓受害人醒悟。更不要說有些受害人對騙子唯命是從,不惜欺瞞家人和警方,乃至多次向同一詐騙賬戶匯款,延遲24小時到賬對他們恐怕毫無作用。
另外,當ATM轉賬有了防范措施,騙子們必然“另辟蹊徑”,比如要求受害人通過網銀轉賬。到時候,總不至于網銀轉賬也實行24小時后到賬吧?那樣的話,成本太高了,也無法獲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延遲到賬防詐騙的作用不可高估,“可以基本上杜絕電信詐騙成功”恐怕是想當然,未免太小瞧騙子的伎倆了。說到底,延遲到賬只是防治電信詐騙的措施之一,它不可能單獨發揮巨大作用,只有多種措施并舉,將此次六部門出臺的“實招”一一落到實處,形成全方位治理網絡,才能有效遏制電信詐騙。(晏 揚)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延遲到賬 防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