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擺脫資源依賴 轉身向海“再生”——遼寧盤錦探索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
新華社沈陽9月25日電題:擺脫資源依賴 轉身向?!霸偕薄|寧盤錦探索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
新華社記者王振宏 羅捷
依托曾經是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而興起的遼寧盤錦市,一度油氣采掘業占到全市工業的90%,在享受資源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竭而城市衰”的“資源詛咒”。盤錦市主動求變,向海發展,基本擺脫了對資源的依賴,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再生之路。
傳統“油城”結構大逆轉
遼闊的遼河三角洲,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上世紀70年代,遼河油田開始大規模開采,盤錦由此建市,成為全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和重要石化工業基地。
40多年來,遼河油田累計生產原油4億多噸。隨著資源的衰退,油氣產量逐年遞減,大批職工從油田轉崗。嚴重依賴油氣采掘業的盤錦,面臨著一系列難題: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收入減少,就業壓力加大。
2007年,盤錦被列為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市。9年來,轉型成為盤錦市工作的重點。為實現由單一產業支撐到多點多元支撐的跨越,盤錦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毅說,“我們沒有另起爐灶,而是以石油為頭,以石化為身,以精細化工為臂,通過拉長產業鏈來發展,最大限度減緩轉型壓力?!?/p>
合成橡膠中工藝流程最長、投資最大、技術復雜程度最高的丁基橡膠,是典型的技術、人才、資本“三密集”產品,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盤錦和運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引進俄羅斯技術,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丁基橡膠生產企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重點支持發展項目。和運集團董事長張克勇說,石化產業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就是讓產品在產業鏈條中走向高端。
到2015年,盤錦的非油氣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88%,接續替代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70%以上,實現了經濟結構大逆轉。
盤錦市市委書記高科說:“當油田無法支撐發展,經濟命脈就斷了。當人們從油田獲得的收入持續下降,城市就面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雙重壓力。而隨著地方產業的崛起,大批產業工人轉移到其他產業上來,有效化解了嚴峻的轉型壓力?!?/p>
轉身向海突破發展空間
雖然位于遼河入???,盤錦多年來卻是一座“有海無港”的城市。
當一個城市只盯著資源要素,就會忽略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面對資源衰竭難題,盤錦把發展視角投向了“向海發展、以港強市”的轉型思路。
高科說:“原來靠海不見海、不知海、不用海。建設盤錦港,盤錦的發展像磁鐵一般,被強烈的拽到對外開放、向海發展的軌道上來。”
2009年5月,盤錦港開工建設, 到2015年吞吐能力達到3443萬噸。盤錦結束了有海無港的歷史,成為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通道。
向海發展,把盤錦推進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沿118公里海岸線,盤錦在遼河左岸開發建設遼東灣新區?!靶聟^組建以來,短短幾年就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盤錦向海發展的龍頭?!边|東灣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錦華興奮地形容港口有“發動機效應”。
一批“向海而生”的項目落戶于港口所在的遼東灣新區。遼寧忠旺集團是全球第二大、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商,盤錦忠旺鋁產業園計劃投資189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帶動就業約2萬人。盤錦忠旺鋁業公司負責人楊剛說:“我們選擇盤錦,首先是因為盤錦港的區位優勢。”
讓城鄉更加融合
轉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有社會和人們生活的變化。
盤錦市大洼區新興鎮王家村村民高凌山和老伴兒最近離開城里的兒女家,又住回了農家院。高凌山說:“現在村里自來水、天然氣啥都不缺,蘿卜、大蔥、黃瓜……打理我的菜園子,心情特舒暢。”
像多數資源型城市一樣,盤錦原來“城鄉”“油地”二元社會結構明顯,影響了社會整體發展。盤錦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辦公室主任劉志成說,盤錦立足 “市域小、人口少、大油田、大農場”的特質,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逐步剝離城鄉差別待遇,農民不出村便能享受到市民同樣的服務。
大洼區榆樹街道曾家村一戶農民家的院子里放了3個垃圾桶。榆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海良說:“村民都知道,垃圾分類是能爛的做肥料,能燒的做燃料,其余的別扔掉。”
盤錦還把宜居鄉村建設與全域旅游發展相結合,將農村建設成為接待外來游客、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載體?!拔覀兡贸龃笸輩^1/3的面積打造稻田慢行系統,實現傳統農業向旅游業的轉型?!贝笸輩^文旅局局長孫大勇說。
現在的盤錦,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6%。到2015年末,盤錦城鎮化率已達到72.25%,城鄉發展更加融合,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先行區。(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遼寧盤錦 資源型城市 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