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導游講解里的八卦野史該消停了
承載著傳承歷史的古跡需要向游客介紹真實的過去。“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所以講解歷史不能信口開河。
近日,《北京市旅游條例(草案修改稿)》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修改稿中明確,對于北京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故宮、天壇、頤和園等景區,應逐步實行講解員管理制度。記者探訪發現,不同旅行社導游在故宮、頤和園隨團提供講解服務時的解說詞各不相同,甚至會隨意穿插大量未經考證的傳聞、野史。(《北京青年報》9月17日)
很多旅游景點對講解內容沒有明確要求,導游詞一般都比較概括、簡單。實際講解過程中僅靠導游詞往往不夠,旅行社也不會對導游講解詞作具體規定,所以需要導游自己補充講解內容。有的導游會深入研究景點歷史,為游客提供歷史的細節,也有的導游講些道聽途說的八卦野史,甚至干脆杜撰,根據自己的想法胡編亂造。
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旅行團導游在太和殿前的解說詞大多比較簡短,一般不超過3分鐘,但解說內容卻有著不小的差異,記者聽到了發生在太和殿里的關于袁世凱登基、太和殿前石獅子的公母、皇帝上朝習慣等各種演繹傳說。在頤和園仁壽殿,記者對比了大約10名導游的解說詞,發現對同一處景物的介紹也各不相同,部分導游甚至存在事實性錯誤,例如對“天地一家春”印記的來歷,一些導游還會“惟妙惟肖”地講述一段故事,為這段歷史增添幾分宮斗劇色彩。
旅游景點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歷史遺跡,它以無聲的遺存向我們展示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揮著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作用;二是自然風景,讓游客領略祖國山川壯美,從而陶冶性情。當然,有的景點是歷史遺跡和自然風景的疊加。游客觀瞻歷史遺跡,需要了解的是真實的歷史,如果獲知的是偽歷史,旅游的價值無疑降低了。所以,承載著傳承歷史的古跡需要向游客介紹真實的過去。“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所以講解歷史不能信口開河。
因此,《北京市旅游條例(草案修改稿)》具有指導意義,全國的旅游景點都應該規范講解內容,禁絕信口開河。不僅歷史遺跡需要真實的歷史,即使本身附加有傳說的景點,因為傳說早已有了相對固定的故事情節,已經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不需要導游再行“創作”。例如,西湖斷橋有白蛇的傳說,雷峰塔有白娘子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應該由導游自由發揮。
我記起一次參加紅色旅游。導游反復講關于領袖的傳奇故事。比如:領袖銅像運抵江西,汽車忽然熄火,他老人家是要看看井岡山;領袖銅像豎立完成后,天空中出現“日月同輝”景象;有六只蝴蝶圍繞銅像一周而去,這是為革命犧牲的六位親人來看他了……他們講這些時,神情莊重,一點也不像開玩笑,甚至陪同的本地干部也進行補充,讓我覺得革命圣地已經隱藏在迷信的煙霧中了。
可見,導游介紹的偽歷史不僅出現于古跡中,也在紅色旅游景區泛濫。但是,對于革命領袖的介紹,更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不能摻雜封建迷信,那些莫名其妙的傳說應該一律禁止。
規范旅游講解,有助于讓旅游景點為傳承歷史文化發揮積極作用。什么野史傳說、封建迷信、黃段子,真的需要從講解詞中清除出去。(殷國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導游講解 八卦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