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尤倫斯之后 藝術從消費泡沫走向消費品質
早在2011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退出中國藝術品市場就已現端倪。如今,這出演繹了六七年之久的尤倫斯“謝幕大戲”終于落下。無論是因為其矚目市場角色,還是出于戀戀不舍的情感,引發業界震動和爭論實屬必然。尤倫斯的離開看似意外,實則是一種必然。
自從2007 年11 月UCCA 進駐中國以來,對它的爭議從未停止過。而今尋找新主,其實是一場正常的機構運營操作行為。從當下看,尤倫斯夫婦的撤離似乎讓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陷入了窘境,但這僅僅是表象。從長遠看,他們的離開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有好處的。
過去十年,一些藝術家和藝術品被炒到天價,或多或少存在著西方藝術的影子。為了迎合西方藝術市場,藝術家在作品里加入了非藝術性的東西,這讓藝術本身失去了價值。風向標和話語權一旦改變,一切歸零,但這反而有利于中國當代藝術形成自己的模樣,得到新的發展契機。至于尤倫斯投資當代藝術的模式能否被復制,誰將成為下一個尤倫斯,目前無法得知。只能說,“大數據經濟”與“粉絲經濟”將成為成功商業模式的關鍵增長點。
從藝術市場的發展軌跡來看,藝術機構將從“坐銷模式”轉向“行銷模式”,藝術機構與藝術家都將面臨新的運營模式的思考。可以說,藝術機構乃至藝術家唯有轉變思路、改變經營模式,才能改變窘境、獲得重生。隨著電商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畫廊在網上拓展業務,傳統意義上的等客上門已經不合適了。再比如,近幾年不少畫廊熱衷與藝博會抱團,但抱團不等于取暖,參加藝博會是必要的,但也需要選到最適合自身定位的藝博會來參與。
目前有一個非?;鸨母拍睿础八囆g+”?!八囆g+”時代的來臨,這是藝術將成為生活常態的有效轉變,并將真正撬動中國萬億藝術消費的金礦。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藝術的后市場時代”。1 美元的藝術消費將帶動200 美元的藝術后市場消費,藝術消費將牽引出空間規劃、軟裝配置、美學教育等一系列的藝術后市場消費。尤其是拍賣市場逐漸進入理性階段,藝術消費更是迎來無法限量的新契機。
2016年廣州藝博會現場
2016 年廣州藝博會加入了“藝術+”概念,同時將大力推廣“藝術消費”理念。一個健康的藝術產業生態鏈,首先是藝術生產、藝術鑒賞、藝術消費,然后是藝術投資,最后才是藝術金融——藝術消費在整個鏈條中,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這不僅適用于整個藝術市場,同樣也適用于藝博會產業。南中國藝術消費經過這十多年時間的培育,正在進入爆發期,而廣州藝博會是國內藝博會中最先嘗到藝術消費頭啖湯的藝博會,首先受益的就是我們的客戶群體。
藝博會最基本的功能是“平臺功能”,是一個綜合的展示交易及大眾教育平臺。在新的市場背景下,它更需要能實現信息雙向覆蓋、線上線下溝通等功能,做大做強藝術產業,優化提升城市功能。新的市場背景下,藝博會也有了更多的使命,即培養年輕一代的收藏品味、盡量扶持可以再生產的藝術創作、盡量拓展進入我們文化消費和構建生活方式的設計型藝術品和功能性藝術品門類、盡量拓展可收藏藝術品的多元化等。
實際上,藝博會以及畫廊機構本身就是一種建立在學術基礎上的商業模式,其存在原本就是將學術與市場和諧融合的結果。當然,怎么讓藝術展有更多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融入性是我們正在思考和實現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尤倫斯之后 藝術從消費泡沫 走向消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