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建造下一代對撞機是世界學術界共識
關于建造下一代對撞機的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都是有共識的,那就是一定會建。
近日,楊振寧教授發表觀點,認為中國今天不宜建設超大對撞機,一時引發物理學界熱議。關于在中國建造下一代對撞機的問題,在網絡和媒體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這是個好事,科學的問題不僅需要在科學工作者內部討論、形成共識,媒體大眾也需要有知情權,科學工作者也需要向關心這些事情的公眾提供科普知識。目前來看,我們的科普工作還遠未到位。
關于建造下一代對撞機的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都是有共識的,那就是一定會建,但至于何時建,建在哪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有意建造對撞機的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要對這種大科學工程有充分的論證,要有國內外的技術合作。就這三點而言,中國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在中國粒子物理學家內部,也是有共識的,就是支持中國建下一代對撞機項目。個別這個領域的科學家不同意或不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任何科學決策都有正反兩方的討論,但是最終結論應該站立在科學問題本身的角度,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之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向公眾普及科普也是必要的。
公眾關心的經費問題,如果從占GDP比重的角度看,從國家經濟發展遠景來看(項目本身有幾十年的跨度),不是大問題。因此,擠占其他領域經費無從談起,國家應該支持的是好的科學項目,而不是定總數后平均分配。毫無疑問,建造對撞機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畢竟我們沒有成熟的經驗,但是反過來說,想達到某些結果,做了不一定成,但不做一定成不了。從大方向說,國家政策支持更多科研投入,支持發展大科學裝置和科學工程,這些地方也正是我們的短板。
粒子物理屬于基礎科學,有許多理論和學派,但是它離不開實驗。我們需要一個在實驗領域引領世界前沿的項目,而這個物理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國際合作,不是簡單的誰領導誰的問題。我們需要國外的技術和經驗,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其他國家也希望通過合作共享物理結果,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加速器和探測器的建造會帶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會吸引培養一批相關技術領域的人才,得益的是國家。所謂基礎科學無用論,我們大可不必在意,翻翻科學史就有結論。科學項目決策者應該考慮到相關領域研究者的共識,做出決定,而這個決定無疑將會影響中國粒子物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陳新(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建對撞機